一家一向“以悶聲賺大錢”著稱的以代工揚聲器、音箱為主的中小板上市公司,盡管其所處的是一片過度競爭的藍海行業,所做的是被認為技術含量不高的代工,最近卻在股市掀起風浪。
比爾·梅琳達蓋茨投資基金入股的消息“曝光”,廣州國光一下子就站在了聚光燈下。加上其大股東及外方股東作出承諾追加限售股鎖定期一年,而受到市場資金的熱捧。自10月30日載有蓋茨基金入股的三季報發布之后,11月11日至12月15日,其股價從4.35元漲至5.85元,漲幅近35%。過去這家上市企業一直在悶聲發財,即使是在10月份收購了美國老牌音響制造商AuraSoundInc.55%股權這樣的壯舉,國光也是默默無聞。
不過,因為國光主要是為歐美客戶代工,在歐美經濟越來越不景氣的當下,其出口業務必然會受到影響。投資者關注的是,海外市場的不景氣,對國光今后的業務會不會帶來較大影響?國光在股市上的優異表現,還能持續多久?還能繼續悶聲發大財嗎?
蓋茨基金閃現廣州國光成寵兒
比爾·梅琳達蓋茨投資基金三季度入股廣州國光的消息,一石激起千層浪,廣州國光突然之間成為投資者關注的寵兒。
從廣州國光的股東結構來看,它是一家頗受投資者青睞的優質小盤股。在廣州國光的前十大流通股股東中,不但有5只基金和中信理財2號集合資產管理計劃,還有PRDFNO.1L.L.C和MORGANSTANLEY&CO.INTER-NATIONALPLC兩個境外投資者,比爾·梅琳達蓋茨投資基金(BILL&MELINDAGATESFOUNDATIONTRUST)更是于今年三季度“潛入”廣州國光,成為其第十大流通股股東。機構投資者擁有的股份超過30%。
按7月1日至9月30日期間,廣州國光的股價6元左右來計算,比爾·梅琳達蓋茨投資基金投入的資金只有500萬元左右。雖然金額不多,但由于該基金有著巨大的影響力,因此,這一消息傳出后,更多的資金進入國光,主力吸籌明顯。
10月9日,廣州國光宣布計劃斥資300萬美元收購美國老牌音響制造商AuraSoundInc.(ARAU)55%的股權。據國光方面稱,在最初談判時,這家美國企業叫價上千萬美元,金融危機使美國電子制造業面臨空前的融資壓力,讓國光只花300萬美元就獲得控股權。
繼而,國光股東繼續發力。12月9日,廣州國光發布公告,稱大股東國光投資自愿追加公司限售股限售鎖定期一年。國光投資持有公司股份6147萬余股,占公司總股份的30.07%。
此外,除了大股東志愿鎖定之外,外資股東也表示追加公司限售股限售鎖定期一年。
代工業務無優勢后市空間令人憂
受國際大環境影響,全球經濟都不景氣,使得眾多代工企業紛紛減產裁員應對危機。廣州國光自然也難幸免。國光董秘凌勤此前曾透露,受國際大環境影響,公司的出口訂單比預期有所減少。不過,相對其他廠商來說,國光的生產任務還是比較飽滿。
盡管廣州國光董事長周海昌此前曾表示,公司已經未雨綢繆,及早謀劃,到目前為止所受影響還很有限。不過,在本輪金融海嘯中,消費類產品毛利率下滑迅速,所有IT家電類的消費電子最終都走向了價格戰的不歸路。在這方面,廣州國光與深圳其他類似的代工廠甚至臺資代工廠相比都無甚優勢。當然,廣州國光也意識到了這點,從去年開始,不斷縮減這種產品的訂單,而轉入到毛利率相對較好的多媒體類產品開發,多媒體比重達58.8%,毛利占比比去年同期提高了13.56個百分點,主營業務毛利也僅提升1.78個百分點。
而且值得關注的是從財報上看,公司管理效率也出現問題,比如2008年上半年,公司費用同比增長接近30%,遠遠高于營收的增長。這對于一個仍以代工為主業的制造商來說,無疑敲響了警鐘。
金融危機對這個高端音響代工商有什么樣的影響,企業相關負責人在回答記者提問時三緘其口。但記者從論壇上看出,不少中小投資者對這個問題非常感興趣,當金融危機來臨時,最先受影響的是高端市場,從廣州國光的客戶看,包括哈曼、BOSE等高端頂級音響,在這場風暴中是最早受影響的。與此同時,從行業上看,全球音響行業增速相對緩慢。東方證券電子行業分析師趙曉光指出,長線投資者比較關注公司的成長空間,全球音響行業增速相對緩慢,主要廠商哈曼、Bose、羅技等最近三年增速只有10%,金融海嘯后,市場會進一步下滑。作為代工方的國光,其未來增長空間著實讓人擔憂。
此外,基本上所有過去以外銷為主的代工制造商都為了順應國家4萬億擴大內需新政而磨刀霍霍,趁機調整內外銷比例,發展自有品牌。但在是否打算發展自主品牌這個問題上,廣州國光沒有給出本報記者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