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該說一般的音響是沒有能力讓建筑結構完全按照自己的意圖設計的,但是對于工程質量要求嚴格、建筑工程屬于改建結構上進行處理的部分情況,音響設計人員都有必要盡量提出相應的要求,其中結構部分的長、寬、高的最佳比例,墻體的形狀,控制室的位置設置,在前面的總體規劃中已經有所提及,這里主要說說與工程安裝有關的一些建筑局部結構情況,首先必須征得建筑單位對音響工程中需要吊裝設備的墻面或房頂的承重能力的認可,尤其是燈棚的份量較大時,吊裝安全性就更為重要;其次需要對已有建筑中的房間結構,預埋管線位置,出口有較為細致的了解,以利于可能進行的穿插管、布線施工,再者就是對建筑內部結構的薄弱環節進行了解,弄清什么地主可以改動,什么地方不行。
(4)聲均勻度的實現
對聲均勻度的概念,一般都不是十分清楚,工程中也沒有過多的考慮,是不是就不重要了,呢?不是,不光重要,還非常重要,舉個例子:你遇然去一個娛樂廳,發現現場各處聲音情況不同,有的地方音樂很動聽,有的地方又好象缺點什么似的,聲音飄忽不定;又比如:前面舞臺區音量很大,而后面的觀眾卻說聲音小(當然有些娛樂廳是專門設計后區讓觀眾輕松的)這些現象的發生都是均勻度不好造成的影響,在國家有關標準中,它是以聲場不均勻度的概念來表術的,一般要求各點場壓級測試值偏差小于是2dB,怎樣實現一個均勻的聲場呢?首先建筑結構中應該沒有明顯的缺陷,例如:房間中不能有太多的立柱,墻壁應避免有圈套的弧形,尤其是舞臺一側的墻面不能有較大形結構;不能在擴聲范圍內出現較大的聲陰影區等,但是由于在建筑結構施工后期裝飾完工后無法進行大量的改動來滿足這些要求,所以在音響工程中應該盡量利用經驗,巧妙地安排擴聲區,避開較大的缺陷結構,將它們帶來的影響降到最低;其次可以及時有效地向裝飾單位提供一些簡單的提高聲擴散效果的方案,例如:所有的音樂廳都有很好的聲擴散效果,原因是其內部采用了大量各種形狀的聲擴散體,而且這些結構可以通過一些簡單的裝飾方法來完成,所以只要方法得當應該可以達到較好的效果,當然要想對擴散體的形狀,位置、數量進行合理恰當的設計不是件容易的事,一般比較經濟可行的辦法就是采用墻體水泥拉毛的方法,雖然這種方法顯得比較陳舊而且不太美觀,但它對廳堂的聲擴散能起到非常有效的作用,再者就是,合理地布置音響系統,尤其是音箱的擺位一定要嚴格要求,假如在設計中能采用某些音箱廠商提供的電腦設計軟件進行聲場模擬就再好不過了,如果沒有,就應該在實際調整,直到現場聲場最佳為止。
(5)聲顫動、聚焦、反饋的避免
對于聲顫動、聲聚焦、聲反饋帶來擴聲效果不佳的問題,一些人就只能籠統說音響效果不好,全部歸為設備的原因,這樣不太恰當,其實它們都應該屬于聲場的范疇,通常這些問題也不是時時都發生,所以在一般工程中往往不能引起足夠的重視,即使是發生了這些問題,許多人也意識不到這是聲場的不合理造成的,或者就是知道是聲場院不合理,也沒有辦法解決,例如這樣的現象,音響系統工作一般都還正常,但偶爾突然在現場能聽到有節奏的象脈沖一樣的“撲撲”聲或“嗡嗡”的聲音,通常在中低頻段的某一地方最易發生,在廳堂較大時這種聲音與直達聲相隔較長,讓人聽起來非常不舒服這就屬于聲顫動,原因就是:聲音在廳堂內相對平行墻壁間來回反射,而墻面的反射性又很強,聲能很難減弱,所以要求在裝飾的時候就隨時檢查廳內有沒有出現兩個反射性強的大面積平行面,有沒有出現太多的玻璃,不銹鋼結構,因為這些在裝飾單位看來很平常的事情,都有可能導致問題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