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的音響生產工廠有許多不同點,大致分為以下幾種:
1、專業型名牌企業(行業中堅力量):有自己品牌和渠道的老牌的具備一定規模的工廠,資格相當老(至少十年以上歷史),由于當年賺取的第一桶金,現在發展起來了,但由于近年來業務員技術人員自己辦企業之風興起,這些老企業受到不同程度沖擊,產品品質出現不穩甚至下降的情況,有的一度出現經營危機。不過,這些企業有一個最突出的優越點,就是有自主品牌和渫道,對市需求把握得準,產品和經營總的來說相對夠專夠穩,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當下中國音響業的技術水平。它們是中國音響的中堅力量。
2、準專業型老牌企業(市場份額老大):無自有品牌(或只是泛泛的所謂品牌,真真假假),無自有渠道(或只是一般性的市場操作,約對不夠專業),這種企業往往規模不小,它們以代加工為主,模仿新產品快,更新快,但不夠專業,粗制較多。它們的客戶多為“中介型企業”這樣的單干戶和零星小工程商,多到幾十上百家或更多,這種企業生存能力強,轉型快,但致命不足在于產品品質不夠精專,給那么多客戶貼牌造成產品嚴重的同質化甚至誤導客戶。像這一類企業生產低檔批發品更合適,做工程產品會帶來許多不良后果。
3、轉行型企業(投機取巧的類型):原先不是做專業音響的廠子。由于市場或別的原因而開始進入專業領域。這些企業的特點是有規模(過去做民用或VCD的),有實力(資金方面),膽子大(敢于自稱“原裝進口”等等),不確定性(抱著試水的態度,不成功便馬上放棄),不專業(把專業產品做得不民不專),做得雜(做專業產品同時還做其它的產品,很雜,否則光做專業產品是養不活企業的)這要的企業必須經過一定時間才達到專業化,但相當難,難在無法丟開過去的產品理念。
4、穩健型企業(行業的未來與希望):這類企業一般都不大,起步遲,專業化程度較高,無論商標注冊、企業注冊都很正規,也有工廠,廠不大但有專業技術人才,渠道正規,操作正統,人員穩定。這樣的企業一般很低調,拓展市場緩慢但穩定性高。可以這樣說,這種企業其實才是最有野心的,他們最關心的是品牌建設和企業的未來。所以這類企業在企業文化和網站建設方面表現得很認真但從不夸大其詞。也許他們沒有參展,也許他們的產品資料很一般,但從產品來講一點都不含糊。這樣的企業會是未來的精英,當然也要看他們的造化。
5、黑馬型企業(市場活力之源頭):這類企業企么都齊全,也很認真,但從一開始他們就表現出不一般的勢頭。首先是大力拓展渠道,用大量業務員狂轟濫炸,其次是拼命參展,出頭露面,在最短時間內讓業內關注,業績上升快,但這種企業一般都不會更重視產品的品質的積累,什么都是來得快,去得也快,曇花一現。不過,這種企業會使行業產生活力與動力,雖然他們下去了,但他們對時代這個行業來講是有功的。
6、急功近利企業(是純商業操作為主,也是最容易讓客戶上當的危險類型):這類企業最大特點是靠營銷手段獲勝,而不是產品與服務。因為他們最大的資源就是營銷方面的經歷與人力,所以,這種企業會將營銷手法發揮到極致,這也是他們容易很快獲得市場份額的主要原因。因為有相當大一部分客戶實際上對廣東廠家內情是不了解的,所以,這種企業只須貼牌就可以了,他們敢干拿一頂大帽子給自己戴上,只要獲得眼前利益就行,這類企業更重視的是炒作而不是搞好產品研發與服務。一旦客戶讓他們不滿意,會快速更換新客戶。當市場不行了時,他們會馬上轉行。這種企業的初期拓展能力極強,但很快就會原形畢露,對任何客戶,他們是只講實際,不講感情的。
7、商行類企業:(原始的坐商式暴利類型):現在還有大量的商行作為各地電子城的主體,但商行要是只是以賣貨為主,遲早要時代淘汰。商行按不同地區功能也不相同,廣州的商行身兼零售、工程承接、代理、被代理、批發等。很多商行有自己的品牌,但產品以貼牌為主,由于租價太高,所以售價也奇高。以商行發展代理的模式一般表現在不夠專業,售后也不是很及時。
8、中介型企業:(成本最低,價格最高,服務最無保障):這是以大批專業音響業務員群體為主的“企業”,有的連注冊商標都不具備。更無企業注冊,至于工廠更不可能有(也有的是以商行營業執照面目出現),但全部是貼牌的產品,所以價格較高,售后更難保證。一旦經營不好就會馬上消失。但這一類所謂企業也有他們的長處,就是經營成本低,只需在任何地方租一間民房便可操作。他們的生存能力極強,可以帶客戶去任何一個廠子參觀,并說是自己的工廠。這些假企業表出得更為大膽,無論“中港澳總代理”或“原裝進口”之類的大話假話都敢說。這是一個特殊群體,為了生計而賺錢,他們雖然搞亂了行業,但也值得同情,因為他們才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他們是沒有將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