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這樣講,人聲部分是聲樂歌曲的焦點。要想將人聲縮混得十分出色,使它的音色富有穿透力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尤其是當使用大量的電子音樂作背景的時候。在此介紹一些有關均衡器的使用技巧,與大家交流。
首先,一定要記住“進來什么樣/出去什么樣”的最基本要求,這是得到滿意的人聲和滿意的錄音效果的前提條件。
使用均衡器能夠極大地增強音樂的表現力。關掉125~240Hz附近的推子,將2.5kHz~3.5kHz的推子拉下少許以衰減部分dB,這樣就可以除去那些十分尖銳的頻率,而10kHz到15kHz或16kHz的頻段范圍則要提升,以便強烈地突出旋律。
主唱與樂隊的混音應當保持恰當的比例,筆者一開始是使用高通濾波器將部分低音關掉(有些話筒和大多數的調音臺都內置這種濾波器)。常用的這些頻段范圍根據使用的硬件或生產廠家的不同,衰減的頻段范圍也有所不同,一般是從60Hz到200Hz左右。
運用濾波方式可以使貝司的低音部分從聲樂軌道分離出來,使它處于恰當的頻響范圍,這樣也不會和其他伴奏樂器發生頻段上的沖突,并有助于弱化一些破裂音,一個好的濾波器可以將它們全部過濾掉。當然,通常大多數的人聲都不會在160Hz左右以下,所以,將這一部分切掉并不會造成太大的損失。
其次,在大約125到240Hz的頻段范圍衰減4~6dB,是為了使人聲從底鼓/貝司/大桶鼓的音響區域中脫離出來。但一下切掉太多可能會導致人聲特別地單薄,所以應該循序漸進,一點一點地剪切。此外,即使是在同一首歌曲當中,剪切的頻段范圍和剪切的多少還應依據歌手的不同而因地制宜。在有些縮混中,主音軌就是一種幾乎平直的人聲,只是在錄入時加了少量的均衡。不過有時候,一首曲子本身可能會出現很大的變化,歌手可能會在幾個小節之內突然降低或提升一個八度的音高,這就要求增加均衡器來與樂曲其他聲部相匹配。
如果用的是模擬調音臺,通常的辦法是將人聲軌交叉到兩個調音臺的通道上,每個均衡器的設置不同(通常音量推子也有所不同)。然后根據自己需要將一個音軌靜音,同時開啟另一個音軌,或將它們交叉漸變即可完成。
如果調音臺的通道不夠用,也可以使用外接的均衡器來進行交替設置,既可以在調音臺的通道插入開關,也可以將均衡器增加控制按鈕來方便地打開或關閉插入功能。
如果使用的是一臺自動化的數字調音臺,這一切就極其簡便了,因為它可以設置自動均衡器變化,也就沒有必要將信號分到兩個通道了。
不管使用何種設備,都應當在音樂中選擇一個相對“干凈”的空間(如果沒有休止的話,那么歌手的呼吸點應該是最佳選擇)來進行變化設置,這樣就不會產生爆破音。在整個曲子中,可以根據樂曲的需要進行多次變化。
無論是給人聲還是樂器增加均衡,其目的都是在于使該聲部在聲音頻譜中找到自己應該的位置,而且不要受到其他信號過多的干擾。因此,高端的聲音錄制要求便給我們提出了一系列的難題。有些錄音其人聲部分特別地明亮,而且還平滑、溫暖,好的極為出色的高頻,就像高聳入云的峭壁,即使縮混很厚,聽上去仍然十分自然。
給一個音軌設置均衡有很多方法,不過筆者常使用的有兩種:一種是一個形狀平滑的曲線,使用很寬的帶寬(數字越低,帶寬越寬),十分平緩地提升高音部分。另一種則是在緊湊的帶寬中提升一個或多個頻段,這樣高頻部分很干脆、又很刺激。
對于寬的帶寬提升,筆者常使用一個拱形均衡設置來將7kHz~12kHz高頻增加少許dB,拱形均衡設置以所選中的頻段為起點,一直延伸到所支持頻段的極限,所以,如果在10kHz以上均衡的增益將會有所提升。這將會產生出一種優美、平滑,近乎虛無縹緲的高頻音色,從而將人聲聲部提高到一個不會與其他樂器沖突的聲音區域。此時高頻部分已經跨越到了嘶音頻段的上方,而這些嘶音一般都位于5kHz~8kHz的頻段左右。
嘶音是單獨需要討論的另一個范疇的問題,但是有時候并不需要使用Deesser去嘶音處理器(或者去嘶音技術),通常,均衡器有很多附屬效果器。同樣可以通過切掉歌手的某些特定的頻段來抑制某些細小的嘶音。
第二個高端均衡技術則是瞄準兩三個關鍵頻段,使用一個峰值均衡器來將它們提升或者降低幾dB。峰值均衡聚集于所選頻段的周圍,并且根據所選擇的帶寬將一側向下傾斜。如果找到正確的位置來進行提升的話,便可以創造出一種難以置信的高頻音色。不過遺憾的是,這里沒有固定的訣竅來指出在哪個位置,只能仔細傾聽人聲的特點,并試著找到這個點。有些時候,話筒本身就具有內在的提升功能,所以也可能根本就不再需要去提升。
設置均衡要一步一步來,千萬不要隨心所欲,一下加得太多,這樣往往會適得其反。寬廣的男聲和女聲所產生出的問題各有不同。在多數情況下,對于女聲,筆者會讓低音順其自然而不作任何改變,除非它們確實需要提升或是剪切。
而對于男聲,有些錄音師則偏好寬廣、飽滿的聲音。不過筆者還是建議至少從80Hz到100Hz以上最好關掉。要知道,很大、很厚的人聲音軌會吞掉它四周幾乎所有其他的聲音,不管是底鼓還是吊镲,而且比一個加了均衡來對應的相對較窄的頻段范圍的人聲更難以縮混。
如果你喜歡首先縮混人聲,然后再圍繞人聲來調整、平衡樂隊聲音的話,很大很厚的聲音可能是你唯一的選擇。如果你是與一個超級歌星合作,或者是在錄制一個重點在于人聲而其他一概無所謂的節目,那么這種十分寬大的聲音就很適合了。
目前,一些高品質的電子管話筒對音樂很自然地加厚有所幫助,比如經典的Neumann U-87和老式的47話筒。如果聲樂的音色特別單薄的話,也可以試著將160到300Hz左右的頻段增加一些dB來讓聲音加厚一些。
無論剪切還是提升,一定要記住根據具體情況來調節增益。比如在某一個音軌上將1kHz的頻段提升6dB,便有可能需要將該音軌的總音量拉下來少許以抵償或者避免失真。
提高這些均衡器設置技巧的最好的辦法,就是多聽錄音,并且試著去模仿那些喜歡的聲音,同時避免那些讓人討厭的聲音。最后,一定要記住,設置均衡要一步一步來,而千萬不要隨心所欲,適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