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光DVD格式(簡稱BD)正式誕生于2002年,由索尼、飛利浦等企業聯合推出,曾與另一高清格式HDDVD進行了長達數年的“下一代標準之爭”。今年初,HDDVD的創始人東芝公司宣布放棄HDDVD項目的后續研發,藍光DVD格式在這場高清碟片格式標準的競爭中取得了決定性勝利,由此主導了國際市場主流消費趨勢。
在國際市場上,索尼、蘋果、戴爾、惠普、日立、先鋒、三星等國際知名企業就是藍光光盤協會成員;眼下,國內也已經有包括德賽在內的11家大型企業加入到藍光陣營,進軍海外市場。目前,僅德賽集團就已收到來自歐美等地區國際知名企業的藍光DVD播放器訂單超過20萬臺。
藍光(Blu-ray)或稱藍光盤(Blu-rayDisc,縮寫為BD)利用波長較短(405nm)的藍色激光讀取和寫入數據,并因此而得名。而傳統DVD需要光頭發出紅色激光(波長為650nm)來讀取或寫入數據。通常來說,波長越短的激光,能夠在單位面積上記錄或讀取更多的信息。因此藍光DVD盤的容量是普通DVD的近6倍,足以存儲超過2小時的高清晰度數字視頻內容或13小時的標準電視節目。藍光DVD播放器可以聆聽7.1聲道的未壓縮音頻,觀看分辨率達1080P的高清晰度電影。
業內人士預計,在未來兩到三年內,歐美市場對于藍光DVD及相關的播放機的需求將會呈現爆炸式增長,DVD時代將會逐漸過渡到藍光時代,市場前景廣闊。但業內人士也表示,在國內市場上何時推出自我品牌的藍光產品,要取決于市場的啟動。受到價格、片源等各方面因素的制約,國內市場至少需要2-3年時間才能進入藍光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