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可服務鳥巢開幕式,小可以居家看電影,事業上的辦公利器,家庭里的娛樂中心……其實不覺中投影機已經走進生活的層層面面,同樣的投影最終大面積替代傳統商務、教育、娛樂產品的趨勢已經很明顯了。但目前08年的投影市場表明,投影機的銷售依然“穩步增長”,這讓部分業內人士大跌眼鏡,究竟是什么阻礙了投影機的發展速度,使其無法出現跳躍甚至飛躍式的前進呢?
談到這個話題,我們更多的把目光放在了產品的特性上,反而忽略了投影產品軟性的弱點,也忽略了投影產品的“環境影響”,而或許“軟性環境”的不足才是投影產品真正的“硬傷”。換言之,投影的進步緩慢,或許是因為“軟硬兼失”。
軟性不足之一 架子太大
投影機的銷量沒有質變,可以說主要是投影機一直沒有做到放下架子,甚至很多有需求的用戶不知道這個產品可以做這么多事情。今年最大的事情就是奧運了,為了奧運我們從申請到準備,可謂竭盡全力,而被稱之為“第一塊金牌”的開幕式的成功可謂空前,甚至“絕后”。
張藝謀的才華固然可敬,但是作為幕后的英雄,科視貢獻了大約150臺高端產品,除了一張巨額訂單外,更多的贊譽是來自業界,或許工程機離我們很遠。但是央視開通高清直播頻道之后,也未給投影機銷售帶來高增長,就有點看不懂了。同樣的平板電視卻一掃上半年的陰霾,賺得盆滿缽滿,這樣的現實值得深思。
對于家用投影機市場而言,奧運的作用一定是積極的,而對大屏幕和高清的追求從平板電視的銷售上就可見一斑,所以我們不能說消費者沒有這方面的需求,而是我們無法引導消費者讓他們真正了解自己的需要在哪里,如果這個時候廠商有足夠的宣傳力度,哪怕是幾個品牌形象店的出現,相信都可以讓整個投影機行業都會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