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擴大面板下游出海口」與「去制造化」的個別需求刺激下,臺灣面板龍頭友達(2409)正與大陸家電一哥海爾進行策略結盟細部討論。友達董事長李焜耀5日晚間指出,海爾是友達客戶,未來各種合作的可能性都存在。
海爾執行長張瑞敏日前剛剛結束為期6天的訪臺行程,大陸媒體昨日報導,海爾內部傳出,張瑞敏此行最大收獲便是與李焜耀在合建液晶模塊廠一事的細節上取得共識。此外海爾計劃將5成的液晶電視制造外包給友達旗下轉投資公司(景智)的談判,也獲得突破。
李焜耀目前人正在大陸出差,他指出,有關友達業務上的策略布局都一直在進行、恕他無法在此時提出評論,但海爾一直是友達的面板客戶,未來各種合作的可能都不排除。
友達目前是海爾最大的面板和液晶模塊供應商,過去海爾的液晶電視規模還難以支撐一座液晶模塊工廠產能,但今年海爾液晶電視的銷售量至少超過200萬臺,海爾又是大陸本土6大液晶電視廠中唯一沒設液晶模塊廠的公司,因此,張瑞敏本次赴臺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和李焜耀就合資設立液晶模塊廠的細節問題進行討論。
據了解,目前友達與海爾的合作的確在進行細部討論中,不過其中有一個頗大的關鍵在于,友達希望能夠比照景智與長虹合作的模式,讓友達集團能夠持股過半,掌握合資公司實際上的營運主導權,以景智與長虹為例,合資的長智光電,友達集團持股達51%、長虹49%。長智目前已經開始出貨液晶電視,估計未來一年的代工產值可達新臺幣300億元以上。
實際上張瑞敏此趟來臺,最終目的是海爾的「去制造化」,張瑞敏今年2月便曾對外表示,海爾接下來將脫手大部分的生產業務,以削減成本進行轉型。張瑞敏此行便是探訪海爾的幾家大型代工廠,包括友達、燦坤、聲寶和寶成,希望和這些OEM廠合資設立企業,負責生產海爾所需要的家電、IT和通訊產品,然后等到新公司營運上軌道后,海爾將逐步減少在合資公司的持股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