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光陣營敗給藍光強大聯盟
08年2月19日,東芝宣布“計劃在今年3月底停止開發和生產HDDVD相關產品”。這一消息宣告了HDDVD陣營的徹底坍塌。目前東芝已經進入了制定退出下一代DVD業務計劃的最終階段。
這意味著,HDDVD聯盟數百億日元在東芝的黯然退出中打了水漂,中國EVD紅光陣營可以大力發展的機會已經一去不復返。
如果藍光在中國正式普及,中國DVD制造企業將再度套上高昂專利費的枷鎖,光盤工業將必須面對全面升級換代的高額成本。
進退兩難
“中國碟機企業正處在兩難之中:不進行產品升級,內銷DVD市場銷量就會萎縮,渠道老化,利潤率下降,企業生存處境艱難;升級產品做出口,則受制于巨額專利費,也沒有錢賺。”奧維營銷咨詢公司常務副總文劍屏向本報記者表示。
“此前政府層面較為傾向紅光技術陣營,并在中國推廣EVD,因此中國廠商沒有在藍光上有多少投入,這就是為什么紅光陣營在中國還有一定市場。”一位業內知情者說,“目前中國在紅光光盤的技術上已經有芯片、光頭和伺服等方面的投入,而在藍光產業化上幾乎空白。”
SUN中國工程研究院邵正強告訴本報,要生產下一代DVD碟片,中國的光盤生產線幾乎全部需要重新更換——從成本上來講,改造還不如全部更新。SUN公司為藍光陣營提供的JAVA技術可以使藍光光盤中加入互動娛樂,例如拍攝花絮、根據電影開發的游戲以及在電影中插播導演評論等等互動內容。
而目前國內碟機制造企業如果要生產藍光產品,組裝線可重復使用的部分很多,不用重新更換,但藍光的光頭、芯片、伺服等重要零部件卻仍舊需要從日本進口。目前DVD光頭80%都是索尼出品。
正是由于標準對產業投入影響巨大,在下一代光盤的標準選擇方面,中國企業一直都在觀望政府的態度。
“當初中國之所以推紅光技術,就是因為有關方面和東芝達成了協議,在中國大陸境內銷售的HDDVD格式的碟機將不付專利費,但是出口的產品還要繳納。”一位知情者說,這是原來中國政府與索尼、飛利浦、東芝等多家談過之后覺得最適合中國的一種方案。但這個國家標準什么時候開始強制執行,中國政府一直沒表態,在猶豫和觀望。
當然,政府現在更多地尊重企業自己的選擇——市場的選擇則更具商業性。
去年的9、10月,步步高和萬利達就已經決定聯手推廣藍光DVD,為生產藍光做準備。他們是國內最大的兩家碟機企業,市場份額總和幾乎占到全國市場的一半。
“我們正在跟蹤藍光DVD技術,藍光在全球的普及度高、聯盟廠商多、碟片的兼容度也高。”萬利達市場部總經理吳啟楠坦陳,萬利達會在合適的時候在國內推出。
文劍屏告訴本報,中國DVD制造企業在下一代DVD標準的選擇上必須注重全球市場,目前國內的總銷量在每年2100多萬臺,而中國DVD碟機的產能則是8000萬臺,巨大的制造閑置能力必須從出口上找到釋放,如果出口解決不了,就是死路一條。
事實上,由于高昂的專利費、一些企業的低價競爭、人民幣升值和勞動力成本增加等因素,萬利達等一些DVD商已經不再出口,轉做GPS、小屏幕液晶電視等高端產品。這就決定了藍光在國際市場上的優勢越明顯中國企業的方向越清晰:中國企業早已決定放棄HDDVD——但這并不意味著藍光在中國大獲全勝,中國政府和很多企業仍在觀望。
由于在專利費上中國與索尼尚沒談清楚,貿然推廣藍光產品企業可能無法承受——據日經BP社披露的數字,由于不掌握核心技術和專利,中國每年要向國外繳納DVD專利費30多億元人民幣。
此外,目前國內高清還沒有普及,目前從電視到片源產業鏈還不完整,因此中國的DVD碟機企業都在按兵不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