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德華、李宇春廣州演唱會全場爆滿;《戀愛的犀牛》等國內熱門話劇爭相來穗;莎拉·布萊曼、維塔斯與傅聰、李云迪以及曼托瓦尼樂團、艾靈頓公爵樂隊等國際一流歌手、樂手、樂團紛至沓來……雖然有統計表明,全球金融危機對國內部分地區演出市場的影響漸漸顯現,然而,2009年廣州演出市場非但沒有出現“寒流”,反而越來越“紅火”,無論場次還是票房,都比前些年有較明顯提升。
廣州演出市場逆市飄紅
廣州演出市場逆市飄紅
廣州演出市場逆市飄紅
市場表現
淡季不淡 一票難求
往年,春天一向是演出的淡季,然而在輿論普遍不看好的2009年,廣州演出市場卻一反常態地出現了“春天”的景象。毫無疑問,今年廣州演出市場的熱鬧程度在所謂淡季也不亞于往年的旺季,無論項目種類、數量,還是票價定位、現場上座率都有大幅提升。其中,僅星海音樂廳在3月至5月平均每月都有近20場演出,這個人們心目中的古典音樂演出殿堂在去年首次引入昆曲表演后,今年又將迎來輕音樂、爵士樂、發燒音樂等更多品種的音樂會。
值得關注的是,前幾年因票房不佳而不斷縮減的流行個唱不僅每月都有兩三場,還一反常態地出現了貴價風潮,劉德華、李宇春、維塔斯的最高票價都達1680元,莎拉·布萊曼的最高票價甚至達到1800元,但卻不約而同地受到追捧,有些場次的貴價票甚至早早地就一票難求。廣東省文化廳市場處處長陳昂告訴記者,春節后演出市場在規律上是淡季,但與往年同期相比,今年廣東卻吹起了“熱風”,小型演出不計,他們每天也都會收到6到8個報批項目,其中不少都是急件,星海音樂廳的排期相當緊張,而且不少演出一票難求。
零售增加 團購減少
金融危機對廣州演出市場毫無負面影響?答案當然是否定的,除了莎拉·布萊曼,其他幾場演唱會均沒有冠名贊助,單位包場和團體購票也明顯比以前減少。“但是,影響確實不大。”今年一口氣端出了《戀愛的犀牛》、《杜拉拉》等話劇及曼托瓦尼樂隊音樂會、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等眾多項目的共時文化負責人王煒信心十足地說:“在金融危機的大環境下,廣州演出市場的投機行為少了,大家在接演出時都更加理性。”王煒分析道,現在演出的包場、團體票銳減,上半年這么多演出項目的一個共同特點就是以觀眾個體消費為主。
四、五月份將在廣深兩地連做費翔、維塔斯等16場演出的明星巨典公司負責人石廣生也直言,“沒感到金融海嘯的到來”,反而在危機中看到機會。“或許是之前經濟形勢好,人們都忙得沒時間看演出,現在閑下來轉向文化消費,反而讓演出市場‘火’起來了吧。”石廣生說,4月兩場演唱會離開演還有數周,票房就已經保本。此外,劉德華廣州演唱會主辦方耀星傳播負責人陳向航也自豪地對記者說:“3萬多張票,沒有一張是團體購買的,真的是奇跡!”
演出商對策
先考慮受眾再接演出
去年10月,國際金融海嘯消息傳來,廣州演出行業也備受震動,從行業協會到場館、公司紛紛拉響警報。“我們去年年底在策劃項目時就已經充分考慮市場狀況,但始終相信好演出市場依舊會接受。”王煒介紹說,共時文化2009年引進的幾場話劇不是經典佳作,就是有口碑的喜劇,因為“快節奏的都市生活需要輕松娛樂”。而音樂會項目,他們則充分考慮到是否有固定的受眾群。“考慮到珠三角地區發燒友眾多,他們的消費力也較強,我們4月17日在星海音樂廳打造了一場‘HIFI典藏名人名品現場音樂會’;曼托瓦尼的音樂以舒緩、優美著稱,總能給人們以心靈慰藉,趁著他們到亞洲巡演,我們自然也不會放過;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每次到廣州都很受歡迎,加上今年是建國60周年,中芭建團50周年和這部作品誕生45周年,其再次到廣州演出也別具意義。”王煒透露,即便是像《紅色娘子軍》這樣的“保險”項目,他們也不是簡單重復,而是要將其拉到目前廣州頂級的白云國際會議中心世紀大會堂,并換上全新的布景和燈光、音響,帶給觀眾全新的視聽感受。
明星名團降價觀眾受益
王煒告訴記者,他們去年年底、今年年初簽的一個國際舞蹈名團,價位比以前跌了近1/3。“成本下來了,我們的票價也自然會降,把實惠讓給觀眾。”王煒說,廣州的高雅演出票價本來就比北京、上海,甚至比江浙、西南等地都低,今年,他們順應形勢,票價普遍比以往更“親民”。同時,石廣生透露,今年在經濟不景氣的大環境下,一些演出的貴價票賣得也并不差,例如費翔,680元的高價票反而是賣得最旺的,但考慮到更多觀眾的承受能力,他們不少項目都推出了相當優惠的家庭套票。“經濟不好,文化產業反而好,似乎已經有點規律性了。今年將有更多港星到廣東淘金,對于演出市場蓬勃發展或許也是一個契機。”
未來發展
需要居安思危
在采訪中,盡管幾位有實力的演出商都對后市持樂觀態度,但陳昂特別提醒說,不論演出商還是媒體,都不要因為演出市場的一時火爆而太過驚喜,也要思考這種場面還能維持多久。“廣東現在雖然有300多家演出經紀公司,但很多并不具備舉辦演出活動的實力,演出市場運作、觀眾消費思維都還不成熟,演出經營人才也相當匱乏。”陳昂認為,促進廣東演出市場繁榮的長效機制有待完善,長演項目、觀眾群體也都必須進行大量培育工作。采訪中,陳昂提出了一系列居安思危的問題,比如如何打造更多如新年音樂會一樣的品牌,如何讓更多市民毫無顧慮地走向高雅演出,政府重金打造的演出場館如何旺丁又旺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