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手機芯片龍頭聯發科降價搶市策略成效顯現,造成芯片供不應求,市場傳出,聯發科因已搶下的晶圓代工產能不足,找上大陸晶圓代工廠中芯國際,現正進行試產,加速解決芯片供貨不足的問題。
雖然第四季為傳統營運淡季,聯發科預期單季營收將季減15%到20%,不過,在大陸全力點燃市占率保衛戰火、準備擊退展訊的聯發科,近期卻傳出手機芯片供應緊缺。
目前在聯發科占七成營收比重的手機芯片中,低階的MT6223 仍為出貨量最高的手機芯片,因為第三季印度等新興市場需求明顯增加,因此供應吃緊,目前還在緊缺中;主力系統單芯片MT6253出貨同樣增溫,已占手機芯片營收的35%,營收貢獻度最高。
業界指出,晶圓代工大廠臺積電、聯電的接單和產能利用率持續滿載,第四季排隊人潮依舊,無法滿足聯發科所需的晶圓供量。為擴增芯片供應量,聯發科已找上新的晶圓代工廠開始試單,彌補供應缺口,65納米制程逐步放量的中芯國際,被視為聯發科新的晶圓代工廠。
據了解,中芯在前執行長張汝京時期,就有與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接觸談代工事宜,隨著張汝京離職,王寧國上任,王寧國一直以中芯是大陸最大晶圓代工廠自許,不斷擴展內地客戶,聯發科是大陸第一大手機芯片供貨商,當然是王寧國積極爭取下單的對象。
大陸業者透露,王寧國上任后,中芯與聯發科有幾次接觸,隨著中芯65納米制程放量,聯發科目前有少數實驗性的試單動作。但中芯國際發言系統向來不評論客戶動向。
聯發科總經理謝清江曾于上一次法說會上表示,相關產品不見得需要使用到那么好的制程,因此該公司旗下產品目前采用的晶圓代工制程仍以65納米以下為主,明年才會考慮使用到45奈米制程。
在中芯國際方面,目前在90納米大客戶為德儀,65納米則為博通,第三季來自中國營收持續成長,占整體營收32.2%,季增四個百分點,而65奈米占第三季營收7.1%,比上季增加四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