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的6月,液晶面板行業有點“喜憂參半”:一方面是618大促銷,彩電、PC顯示器等產品價格真的是“歷史低點的低點”,讓利誠意十足;另一方面,無論是TV還是IT、手機市場,2022年全年“產銷下滑”都已經成為定局——液晶面板突破歷史價格低點之后,可能還會突破成本線。
面對液晶顯示面板的需求低迷,面板廠商的“大招”是什么呢?短期看,減產液晶面板或許奏效:例如三星的全部液晶面板線正在這個6月壽終正寢。但是,長期看,必須尋找讓消費者換彩電的動力:即發力下一代面板。這就出現了OLED上的“投資加速”!
OLED面板業投資,兩個第一已經出發
據韓媒TheElec報道稱,三星顯示第一條8.5代OLED生產線即將開工,每月產能為15000個基板。這是一條面向IT消費需求的OLED面板線,預計將采用RGB-OLED技術,顯示效果上與手機OLED屏幕相當,但是屏幕壽命會更持久。這也將是第一條真正開工的面向IT面板的“大玻璃基板”生產線。
另一個消息是,5月份京東方在美國加州舉辦的全球最大顯示展上,出乎意料的推出了95英寸8K(7680×4320)OLED面板。該產品采用氧化物TFT技術和白光OLED蒸鍍+彩色濾光膜工藝——為啥說出乎意料呢?因為此前很長一段時間,京東方OLED試驗線的技術驗證方式更多是四分之一幅面的8.5代線玻璃基板:這種方式顯然無法提供95英寸大尺寸面板。而京東方展示了95英寸OLED制品,就意味著京東方突破了半幅8.5代線OLED蒸鍍成膜技術——后者恰是全球主要的TV OLED面板制造商LG首次大規模量產TV用8.5代線OLED面板的工藝思路。
報道稱,以此為基礎,京東方決定在合肥的第8.5代B5工廠試產電視用OLED面板,預計今年的出貨量約為 30萬臺。主要產品規格覆蓋55-95英寸。如果推測為真,這將是國內首家量產大尺寸TV面板的企業。產業進度也將在行業內僅次于LG和三星,且比較三星QD-OLED的進程,只落后一年左右。
京東方B5工廠8.5代線玻璃基板尺寸為2500*2200mm,與目前LG韓國和LG我國廣州工廠、三星Q1、Q2生產線的玻璃基板規格一致,其在大尺寸化切割尺寸上也與韓國競爭者相當。
OLED向大之勢已成,中高端LCD正在走向過去式
三星正在停產所有的LCD面板線,并將廠房和部分通用件設備,用于IT、手機或者TV的OLED面板線;LG的動作也大致如此。
此前,國內的OLED線全部集中在主要面向手機采用的6代及其以下世代線,且全部為新建線。其中,京東方的建設規模最大:去年12月,京東方重慶6代OLED柔性線剛剛完工。按目前的信息透漏,未來京東方的OLED面板建設重點會轉向8.5代基板為標準的TV和IT用中大尺寸市場。
且,按照京東方首批次OLED TV面板來自B5工廠的消息,這部分OLED面板即便不是將原有的B5工廠LCD產能改做OLED面板,也會是充分利用既有LCD面板線部分產能和設備,例如TFT基板等建設的項目。考慮到預測目標是2022年在接下來半年內京東方出貨30萬臺OLED TV面板,這基本上等于每月投入1萬到1.5萬塊的8.5代線玻璃基板(這個產能水平也會與LG和三星首次大規模量產TV OLED面板的產線產能相似),而非此前試驗線的小幾百塊的半幅8.5代線玻璃基板。即很可能,在某種程度上京東方的OLED TV面板加法,意味著LCD TV面板的減法。
特別是2022年以來,隨著新一輪LCD需求低谷周期的來臨,以及與LCD的自身產能高峰結合,造成了供給側巨大的壓力。如何利用LCD工廠實現下一代技術布局成為重要的戰略方向:其中OLED和AM TFT玻璃基 micro LED是最主要的兩個方向。而從技術成熟度角度看,LCD轉型向OLED是LG和三星已經總結了眾多經驗的成熟路徑。AM TFT玻璃基 micro LED則依然是實驗性產品為主。
對此,業內人士表示“當上游產能都在從LCD轉向OLED的時候,無論是手機、IT還是TV上,LCD和OLED誰是未來、誰是高端,也就‘無需爭辯了’。”特別是當OLED進一步突破8.5代線量產技術和產能瓶頸,實現與LCD一致的大尺寸化規模制造后,其未來主流地位就會更為顯著。
B5線:龍興之地是否會再創奇跡
說到京東方的合肥B5線,對于業內人士,這是一條“神奇”的生產線,也是京東方、乃至本土半導體顯示產業的“龍興之地”。
B5,又叫做合肥鑫晟光電科技有限公司。為啥名字中沒有“京東方”呢?因為,B5線正巧趕上一輪“LCD過剩”和“國內LCD投資過熱論”的“軟硬雙重壓力”疊加周期。這條線規劃于2008年,開工于2009年4月,但是直到2012年5月該項目才正式拿到“批文”,可謂之“先上車、后補票”。
2013年京東方B5線正式投產,成為我國顯示面板業追趕國際先進水平的標志性項目。當時,8.5代線是國際大尺寸顯示面板的標配和絕對主流。作為國內第一條8.5代線,B5的意義非同凡響。——一波三折之下,B5也幾乎是國內,乃至全球“從開工到投產,周期最長的8.5代線”:但是功夫不負有心人,B5打下的基礎,帶動的是整個國內LCD面板業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實際上,京東方的液晶面板線,也是合肥被稱為“最強風投城市”的標桿項目。合肥6代線是京東方走出北京城的標志、B5的8.5代是國內LCD面板追趕國際先進的標志、此后的合肥10.5代線更是全球首條10.5代線,是我國LCD面板超越國際先進的標志、合肥的京東方OLED大尺寸化的試驗線,是我國乃至全球規模領先的“先進性OLED”制造和工藝驗證平臺……
如果,B5真的在TV用OLED面板上率先突破,那意味著合肥顯示產業又再次“引領國內產業界展開新一輪升級”。在B5這條傳奇線上,這條克服了市場需求緊縮、技術封鎖、工藝難關、投資風險、政策壓力等等多重困難的生產線上,試驗本土第一個OLED TV量產項目,沒有理由不走的“更遠”。在這里,京東方OLED TV面板計劃,必然會有更多的人和、地利力量支撐。
綜上所述,LCD的低潮很可能就是“下一代標準和技術萌生”的高潮。至少歷史上,每一次顯示面板行業遭遇“需求低谷”的時候,行業都通過技術和工藝的進步,為開啟了下一代革新的“高潮”打下基礎。只不過2022年開始的LCD低谷,可能面臨的是“從LCD到OLED”的更大跨越:LCD冬天之下,京東方、三星等行業巨頭已經先時而動,下一代顯示的OLED春天還會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