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上海世博會,一場聲光影的盛宴。
世博會場館的設計巧奪天工,在眾多的場館中應用了大量的顯示設備,通過各種投影技術來展現各地的風土人情。在廣東館,設計者營造了典型的廣州騎樓的外觀,涼茶鋪、照相館、菜果檔……老廣州的繁華盡在眼前。讓初見者最為驚嘆的是,有限空間的展廳內,他們眼前鋪開的竟是望不到盡頭的一條騎樓街。僅有600平方米的空間,設計者怎么可能將一條街搬進展館內呢?原來,這是一個“障眼法”——正對入口的墻上,是一塊超過33平方米顯示面積的巨大顯示墻,除了幾家鋪面是實物外,余下都是影像背投,而遠處逼真的街景和行人,則源于廣東威創視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威創”)研發的高清顯示墻營造出的縱深感。
這家2002年創立的公司,在短短8年時間里,已經累計完成4000多個經典工程案例,其中包括:“水利調度第一屏”(三峽梯級調度監控中心)、“軌道第一屏”(深圳地鐵一號線調度監控中心)、“國內第一個輕軌項目”(上海輕軌監控中心)、“中國電信行業第一屏”(中國聯通總部網管中心)……上海世博會,威創再次中標俄羅斯館、城市未來館、中國館等安防監控中心可視化設備項目。這些項目遍布多個省市區以及阿聯酋、印度、韓國、智利、巴西、安哥拉、俄羅斯、挪威、印度尼西亞等多個國家。其超高分辨率數字拼接墻系統更是持續多年保持中國市場占有率第一,全球綜合排名前三。
在這么短的時間,威創為何能取得如此佳績?
“雖然公司成立時間不長,但卻是一家定位清晰、注重創新的公司。”威創市場部高級經理譚安琳告訴記者,“威創一直專注于可視化信息溝通領域。公司成立之初,我們就立志做一家以市場為導向的高技術型公司。正是因為有了這樣清晰的定位和專業積累,威創才得以很快從成立之初的消化國外技術中走出來,加大自主創新力度,堅持自主研發的產品路線,使得公司持續保持技術、產品的領先優勢。迅速成長為一家掌握多項核心技術的高科技企業,實現快速增長。”如今,在快速成長的過程中,威創不僅在市場上取得業界矚目的成績,同時也因為其獨到的核心技術而取得了市場話語權。
技術創新是威創立于不敗之地的致勝法寶
2002年以前,國內的大屏幕顯示系統用的都是國外的產品,通過國內的一些代理商進行分銷。在當時,全球數字拼接墻領域的技術主要掌握在國際知名跨國公司手中。那時歐美發達國家的大屏幕市場趨于穩定,而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市場則處于啟動階段。在這樣的行業背景下,威創如何出奇制勝,實現市場份額在短短幾年內超過跨國公司?
譚經理認為這都是威創堅持市場導向研發、銳意自主創新的功勞。“中國的經濟發展很快,中國的大屏幕市場發展相對于國外應用系統發展更快,需求更大。特別是近三年來各類應急中心對大屏幕控制系統需求的不斷增加,包括社會聯動應急中心,鐵路、電力、交通等應急中心。”正是不同行業、不同客戶的差異化需求,使威創能發揮自身優勢,適應客戶需求變化。銳意創新,保持高研發投入,讓威創達到一個又一個創新境界。
在本屆世博會上,威創為廣東館提供的可視化設備解決方案顯然更好地詮釋了創新的內涵。中國館的監控室發揮了威創在監控領域的長處,廣東館沉浸式的應用則顯示了威創在技術研發方面的能力。譚經理告訴記者,“威創立足于控制室,在商用顯示領域也有一定的拓展。世博會多個場館都選擇威創,是看中威創在高清晰高分辨率方面的產品優勢。”其中,讓譚經理印象最深刻的是廣東館的項目。廣東館對設備的要求非常嚴格,它要求展館內要全部使用高清的產品,同時要實現多媒體信號的整合顯示。不僅僅是視頻信號,還有計算機、圖像工作站輸出等多媒體信號,部分還要求跟聲音結合。
最典型的是廣東館生命之樹。一進廣東館,從墻上及天花頂上的大型電子屏幕上就可以看到生命之樹成長的特效:站在設置的巨型大屏幕前,只要鼓掌,小樹就會成長。眾人播下種子,悉心照顧祝福,樹苗迅速生長,漸漸長成占地十五畝的大榕樹,千萬只小鳥在樹上盤旋歌唱,最后,畫面上定格了新會小鳥天堂的實景。“廣東館這種沉浸式的應用顯示了我們在技術開發方面的能力。建設過程中用戶不斷提需求,威創不斷滿足需求,從而在展覽系統上的應用開發有很大提升。經過雙方的溝通和威創工程師的不懈努力,最后廣東館做到情景融合。這就是威創技術為市場服務的成功案例。”譚經理如此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