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國家政策引導外,各地方政府也在行動。江蘇、上海已出臺省級的物聯網產業發展規劃,北京和廣東也正在進行相關規劃,成都市已出臺首個中心城市物聯網產業規劃,重慶、無錫、嘉興、杭州、廣州、深圳、武漢等多個城市也已提出“搶跑”物聯網。在產業扶持、資金注入、示范工程、園區建設等方面,政府顯現出強大的推動力,并逐漸擴展到行業應用。
上海市經信委副主任邵志清不久前公布了《上海推進物聯網產業發展行動方案(2010 年~2012年)》。行動方案內容顯示,上海已將物聯網產業列為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到2010年年底,在傳感器、短距離無線通信、通信和網絡設備以及物聯網服務等重點領域,上海將形成一定產業規模。應用示范工程將主要集中在世博園區、環境檢測、智能電網、智能安防、智能交通、物流管理、樓宇節能、醫療、精準控制農業、應用示范區與產業基地10個方面。三年行動方案中還提及,將在上海嘉定、浦東新區建立兩大產業化基地。此外,隨著物聯網納入上海高新技術產業范疇,將能獲得國家部委、上海市發展資金,而軟件與集成電路政策中的資金、上海經信委三年約100億元資金、區縣配套資金都將逐步落實。
而北京市之前公布的物聯網規劃內容顯示,到2012年,將建成全國首個物聯網應用資源共享服務、信息交換、傳感信息網絡、超級計算和云計算中心等共性基礎支撐平臺,完成政府、社會、企業三方面幾十個示范應用園區。今后三年,北京市將重點推動“首都城市應急管理物聯網示范工程”建設,逐步建成以圖像智能分析及視頻監控系統為核心的全市應急管理物聯網平臺。
作為國內首個中心城市出臺的物聯網產業發展規劃,《成都市物聯網產業發展規劃(2010 年~2012年)》指出,到2012年,成都將打造成立足西部、輻射和影響國內外市場的中國物聯網高地,產業規模達到300億元以上。規劃確立了成都物聯網產業的三年發展目標,即“三中心、兩基地、六體系和一高地”的“3261”戰略目標。到2012年,物聯網產業力爭實現300億元以上的產業發展規模,形成20家以上龍頭企業、集聚100家以上骨干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