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特利很喜歡哈佛商學院教授克里斯汀生(C.Roland Christensen)寫的《創新者的修煉》和《創新者的兩難》兩本書。書中提到,產業規則由現有的市場領導者制定,相對而言對新進者不利。這個論述給了他很大的啟發,對于奧圖碼這樣的新品牌,只有更多的創新和突破,才有機會追趕和超越。
他喜歡與他的營銷團隊分享美國西南航空的例子:西南航空將過去航空客運視同“行規”所要提供的訂位、餐飲服務等列為額外加價的服務,正在因為大膽創新,西南航空通過改寫產業規則,在美國航空市場創造了一個奇跡。
奧圖碼在成長的過程中,同樣受到了各種各樣行規的限制,比如通路的形態、結構和品牌推廣的方式等。
投影機之前的定位是專業儀器,銷售以傳統的設備通路為主,零售通路比較少,按照傳統的做法,持續開發設備與儀器通路是奧圖碼唯一的出路。但是對于當時的奧圖碼來說,這樣做卻有執行上的困難。首先,傳統的儀器通路多為日系品牌壟斷,奧圖碼很難進入。其次,只靠儀器設備通路推廣,很難將奧圖碼的專業品牌定位傳遞給目標顧客。
為了更快地讓目標顧客知道奧圖碼品牌,郭特利和他的營銷團隊大膽嘗試通路創新:開拓商品銷售、展示通路,提高奧圖碼的曝光機會,在臺灣,舉辦3C零售賣場、電視購物等大膽嘗試。
“最后,我們歸納出11種可能的銷售通路,比其他廠商多出9種。”像大潤發、愛買等大賣場都成了奧圖碼的行銷通路。當大家還把投影機當儀器時,我們率先將投影機看作電子消費品來推廣。當時我們的想法是,即使這些消費者不夠專業,不來買我們的投影機,也沒關系,至少這里是客流量大的地方,對品牌拓展是有幫助的。”
這種營銷方式開業內之先河,幾年后,在這些通路中,奧圖碼都取得了領先。
奧圖碼還是業內最早進行渠道扁平化的廠商。他們繞開了總代理等通路,自己直接做經銷商賣產品。直到今天,奧圖碼的渠道仍然采用兩級制,一方面確保經銷商獲取足夠高的利潤,另一方面自己可以及時對市場做出反應。
很多企業基于專業分工的考慮將公關和行銷活動外包給公關公司,而奧圖碼則反其道而行之,成立了自己的公關團隊。郭特利認為,“沒有人比自己的團隊更熱愛奧圖碼品牌,更珍惜自己的行銷資源”,尤其是在品牌創立初期,可以更有效地利用有限的營銷資源。
充滿活力的中國內地市場對于很多企業來說意味著未來。對于在北美、歐洲以及中國臺灣取得了重大突破的奧圖碼來說,他們對自己耕耘了幾年的內地市場有著更多的期許。
“內地投影機市場很特別,市場很分散,前六名的市場份額都在9%~11%之間,沒有一家獨大,屬于戰國七雄的局面。中國臺灣市場主要是家庭消費,只要有好的產品、合理的價格和有效的營銷活動、良好的服務作支持,快速消費品的成功營銷模式相對容易復制。”
“內地市場是以學校、政府機關、公司采購為主,市場屬性和中國臺灣市場差別很大。這就需要一個強大并穩定的渠道隊伍,也需要花費更長的時間來認識和開拓市場。這樣的生意沒有竅門,考驗的就是基本功。”
“而這正是我們所擅長的,我們有機會超越,但需要努力。”郭特利笑著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