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65年英特爾創始人之一戈登·摩爾(GordonMoore)首次提出摩爾定律以來,計算機、互聯網以及各種應用的快速發展令人印象深刻。但隨著晶體管電路逐漸接近性能極限,人們開始擔心摩爾定律是否將會走到盡頭。
我在英特爾公司從事技術研發已30多年,有幸見證了摩爾定律對整個世界的深遠影響。雖然摩爾定律有其物理極限,但它早已超越了定律本身,成為一種鞭策IT產業不斷追求更低成本、實現更優性能的精神。在它的指引下,諸如英特爾等公司的研究人員一直在尋求實現全新技術的可能性。多年來,他們的努力促進了各種設備與應用的創新,并通過互聯網的連接為人們的工作與生活帶來了全新的體驗。
如今,諸如平板電腦、微博等新的聯網設備與應用層出不窮。我深深地感受到傳統互聯網正向物聯網演進,真正萬物互聯互通的物聯網時代正在快速到來。
互聯計算是物聯網的第一步
隨著各種移動聯網設備不斷涌現,人們越來越習慣于使用智能手機、上網本、平板電腦等設備,在近乎無處不在的無線網絡中進行聯網計算,這將首先帶我們進入互聯計算時代。而在這個過程中,設備的創新與網絡技術的提高正在改變“計算”本身的定義。比如現在你可以使用智能手機隨時隨地實現許多功能,而以前只能在辦公室電腦上才能完成;未來你將可以利用ATM機、車載信息系統甚至所有生產設備,瞬間打造一個移動的、連續的、個性化的互聯網空間。到那時,“計算”將變得無處不在,但卻無形無象。
同時,各種基于“計算”的應用也在演進。多核、并行化計算、運算加速器、傳感器以及嵌入式技術的出現,將幫助人們實現各種通信、數據和服務在隨手觸及的IO設備之間進行輕松移動。這就是互聯計算的魅力!
IDC的最新數據預測,截至2020年,全球將有310億個互聯設備聯網工作。屆時,人們將體驗到連續的、無處不在的互聯計算。然而,在科學家眼里,這只是物聯網中的很小一部分,他們估計未來地球上將有大約500,000億個“物”,每個人身邊都將有數以千計的物體通過物聯網進行連接。
可以預見,未來的互聯網在規模、形態等各方面都將遠遠超出互聯計算的范疇,最終進入萬物互通互聯的物聯網時代。在這個演進的過程中,我們將面臨很多困難。數以億計的設備不僅會產生海量的數據,對IP地址的需求也將遠遠超過現有的存量,而這僅僅是諸多可預見的技術難題之一。
因此,我們相信互聯計算只是實現物聯網的第一步,但卻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