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步階段(2001-2003年)
進入21世紀投影機市場開始迅速發展,除了教學和商用以外,投影機已經開始走進更多普通的家庭生活當中,成為人們家庭娛樂的好幫手。但在2000年,投影機市場還只是一片混沌,以賣方為主導的投影機市場在當時確是一個暴利時代。
不過在2000年之前,廠商們所推出的投影機產品體積較大、較重,投影機廠商也以日系居多。從2001年開始,不斷有一些顯示巨頭加入到該投影機領域,比如像夏普于2001年元月,宣布推出了其首款16:9的投影機產品,同年6月美國富可視也推出了其具有突破性意義的2磅的投影機LP120DLP。另外像柯達、NEC、神州數碼等也都推出了他們的液晶投影機。
據投影時代網調查,當時絕大部分的投影機產品的重量都在8公斤左右,對比度也基本上都在幾百比一,而亮度范圍則在800-2000流明之間。值得注意的還有,從2001年開始,韓系廠商開始進軍投影領域,就在2001年元月,韓國LG的多媒體液晶投影機在中國市場正式推出,這也是國內市場首次銷售韓國投影機品牌。
廠商多元化 投影機廠商格局基本形成(2002年-2003年)
進入2002年以后,中國投影機產品商務市場需求將呈現上揚趨勢,隨著中國加入WTO,國內主要經濟活躍城市的商務環境會在3-5年內發生較大的變化。在投影產品商務用途及商務用戶購買行為的一項調查中顯示,認知投影機設備的人群比2001年初有了明顯的增長,所以2002年開始投影機廠商開始更加多元化,在這一年當中,除了日系包括像富士通、三菱等廠商都推出了投影機產品之外,荷蘭皇家飛利浦也于2002年將投影機的銷售部門移師中國大陸。與此同時,過去產品完全依靠進口的模式已無法滿足國內市場的需求,因此,2001年飛利浦在北京建立了一個合資組裝工廠,這也是飛利浦投影機在全球的三大工廠之一,其產品主要供應中國市場。
緊隨其后的還有戴爾、惠普、華旗資訊、聯想和Acer等,同樣要在這個市場一展身手的還有愛普生、索尼、夏普、NEC、明基等大名鼎鼎的IT廠商。而在國內方面,IT產業的領軍人物聯想也正式宣布進入中國投影機產業,推出了應用“數字光芯”技術的投影機產品,并在隨后短短幾個月的時間里,成功完成了許多國際知名廠商花費數年時間都未能完成的艱巨“任務”,演繹了一場酣暢淋漓的營銷“突圍”,“搶得”業界一把金交椅!
至此,投影機市場已經形成了以愛普生、東芝、日立為代表的日系品牌,以飛利浦、戴爾、惠普、富可視為代表的歐美品牌、以明基、奧圖碼為代表的臺系品牌以及以晨星、聯想為代表的國產品牌的四股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