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7年12月我國在山東、河南、四川、青島進行家電下鄉試點以來,至今已經近4年,作為先行者的上述三省一市將于今年11月底結束家電下鄉政策,到2013年1月底,這一政策將在全國范圍內結束。
從三省一市擴展至全國14個省市自治區,并于2009年2月推向全國;從最初對彩電、冰箱(含冰柜)、手機三大類產品給予補貼,陸續新增電動自行車、電腦、熱水器和空調等。
4年期限將至,家電下鄉也將如期謝幕,但它曾經帶來的紅紅火火的農村消費難以讓人忘懷,對家電業的深遠影響更不會謝幕。
469億補貼帶動4082億元的家電消費
據財政部提供的最新數據,截至2011年8月31日,累計銷售家電下鄉產品18110萬件,累計銷售金額為4082億元。補貼備案累計17129萬件,已補貼完畢16839萬件,累計發放補貼469.2億元。
財政部有關部門負責人對記者說,家電下鄉政策實施后,農村家庭家用電器的普及開始步入快車道。2008年農村家庭每百戶冰箱/冰柜平均擁有量30臺,2009年擁有量增長了7臺,2010年增長約13臺,2011年估計增長約10臺,已經超過了城市市場上世紀90年代初年均增長量7-8臺左右的速度。
2010年,是家電下鄉全面推開的第二年,也是銷售最為紅火的一年。累計產品銷售額1732億元,比2009年的640億元,累計增長達到170%。
該負責人表示,家電下鄉政策的實施,對農村家電使用的普及和消費升級都有著不可磨滅的促進作用。從前,農民在購買家電時,對價格的敏感度高,而對產品質量、品牌、節能等關注較少。通過家電下鄉,農民逐漸把關注點轉向產品質量、售后服務和節能效果以及品牌知名度。
扭轉家電業危局顯身手
記者從有關部門了解到,2003-2007年的5年間,我國家電業年均增長速度22%-23%上下。2008年、2009年金融危機較嚴重時期,國內外市場萎縮,家電業的工業總產值增速一路下滑至16.3%和6.7%,工業銷售產值增速下滑至14.5%和3.3%。
2010年,在家電下鄉政策的持續作用下,各項數據出現了可喜變化,當年家電業實現工業總產值9642億元,比2009年增長31.4%;工業銷售產值9184億元,增長32.3%。
中國家電協會秘書長徐東生告訴記者,中國家電行業是與海外市場關聯度較高的行業,金融危機在全球漫延對實體經濟產生了影響,自2008年下半年以來大宗家電出口產品出現負增長,至2009年上半年幾乎所有大宗出口產品全部負增長。家電下鄉政策的實施有效扭轉了行業的困難局面,農村市場的啟動激活了國內市場,使家電行業實現了快速復蘇。
不僅如此,由于家電下鄉政策對參與企業的管理水平、產品性能、售后服務等方面提出了較高要求,這使得農村市場銷售的家電產品能效水平有了很大提升,為我國節能減排目標的實現奠定了良好基礎。根據中國家電協會的測算,預計在整個家電下鄉政策實施期間,家電下鄉產品的節能貢獻將達到169億kwh/年,折合標煤為592萬噸/年,折合二氧化碳減排量為1353萬噸/年。
徐東生對記者說,政策實施之初,各地通過引導和組織家電生產企業和銷售企業聯手,有效提升農村家電消量的同時,還促進了農村流通體系的建設,特別是家電銷售渠道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由原來的單一、零散和不規范,向規模化、網絡化和有序化發展。值得一提的是,在家電下鄉的推動下,一些由生產企業主導的創新型渠道模式也在農村誕生,海爾的“日日順”,飛龍發起的“多方達”,都是由制造企業主導的、扎根農村的銷售企業,他們都是家電下鄉輝煌成績的直接推動者,也是未來農村市場持續發展的保證。
徐東生還向記者介紹說,在銷售網絡逐漸在農村“織就”成型的同時,售后服務網絡也在政策的要求與企業的重視下同時建設。家電下鄉對中標企業的售后服務水平提出了嚴格的“準入門檻”,而成熟的家電企業從城市市場的經驗中也認識到,售后服務水平是保證家電銷售的重要前提。
一項具有探索意義的公共政策
徐東生分析說,對于公共政策制定和實施經驗尚不豐富的中國來說,家電下鄉的作用和意義更為特殊。它不但有助于將我國財政政策的重點從投資環節轉移到消費環節,而且加大了轉移支付,有利于消除城鄉經濟的不平衡,是一項具有探索意義的公共政策。
執行過程中,家電下鄉進行過多次政策調整,如產品限價的提高,招標型號的增加,補貼管理辦法的簡化和招標程序的優化等,但始終堅持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數據表明,家電下鄉政策在執行過程中,已有半數農村消費者參與了家電下鄉活動,政策的公眾參與度很高。同時,這項政策吸引了大量生產企業、流通企業的積極參與。
家電下鄉政策還是一項貿易政策,具有擴大市場和流通的作用。通過引導和組織家電生產企業和銷售企業聯手,在擴大農村市場的同時,還能促進農村流通體系的建設,規范農村家電市場秩序。
家電下鄉之前,由于投入農村市場的家電企業整體實力不平衡,導致當時農村家電銷售網絡水平千差萬別,形成了農村市場知名品牌少,產品信息不透明,售后服務不到位的情況。家電下鄉推動家電企業加大了對農村市場的投入,將農村渠道管理重心下移,網絡建設取得了明顯的成果。與此同時,農村地區的經銷商在管理水平、促銷手段和規范經營方面也取得了長足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