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廣州市科技和信息化局獲悉,《廣州市“十二五”信息化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28日起首次在網上公開聽取民意。《規劃》提出,到“十二五”期末,廣州市信息化發展總指數將從目前的0.927力爭達到1.082,從全球信息化發展的中高水平上升到高水平城市行列。2015年,廣州的智慧政府云服務模式將廣泛被應用,80%以上的成年居民和企業擁有個性化政府服務網頁,擁有大容量的云存儲空間,各級政府核心職能100%實現業務系統支撐,90%以上行政許可審批事項實現全流程在線辦li。
另外,面對日益嚴峻的信息安全事件,《規劃》提出“十二五”期間將構建起一個安全可靠和快速響應的基于電子簽名的聯合身份認證服務體系,并制訂電子簽名應用標準,促進數字證書、電子印章的互聯互通,整合互聯網身份信任服務,建立起一個安全、可靠、可信的網絡環境。據悉,征求意見活動至2011年12月8日結束。
已跨入全球中高水平城市行列
現狀?
據了解,2010年廣州市信息化發展指數(IDI)達到0.927,已跨入全球中高水平城市行列。“十一五”期間電子商務交易額年均增長率達20%,2010年全市重點企業網上采購和銷售總額達5095.62億元。信息化已滲透到政務公開、公共服務、網上辦公、業務管理等各個領域,“五橫兩縱”電子政務公共平臺框架基本形成。已基本建成1751萬自然人、98萬多法人基礎信息庫,市數據中心累計交換數據超過12.8億條。此外,建設590多個業務應用系統,覆蓋了80%的政府管理和公共服務業務,并實現143項面向企業和市民的服務事項全流程網上辦理。已建設26.8萬個視頻監控攝像點,全面覆蓋廣州市區道路及各類公共場所。
另外,廣州在“國際信息港”建設成效比較顯著,國際互聯網出口帶寬超過567GB/s,占全國總出口帶寬的58%。鋪設光纖907萬纖芯公里,覆蓋全市所有行政村和97%的自然村,已提前實現所有社區和大部分農村能夠便利獲得上網服務的目標。建成無線移動寬帶網絡,第三代移動通信網絡覆蓋達98.6%。WLAN接入點達33063個,覆蓋政府對外辦公場所、公共服務和繁華商務區域。
高端電子信息產品產值達4000億元
目標?
《規劃》提出,到“十二五”期末,廣州市信息化發展總指數計劃達到1.082,爭取邁入全球信息化發展高水平城市行列。五年內,廣州將基本建成新一代網絡和寬帶移動無線網絡,在重點領域建成透徹感知、泛在互聯、高度智能的感知網絡,建成1個10萬萬億次/秒的國家超級計算中心和若干個云計算中心,成為匯聚華南、輻射全國的信息資源中心。互聯網國際出口帶寬計劃達到2500Gbit/s以上,互聯網普及率達到90%以上。
五年后的廣州,智慧政府云服務模式將被廣泛應用。根據廣州市的信息化規劃藍圖:80%以上的成年居民和企業擁有個性化政府服務網頁,擁有大容量的云存儲空間,各級政府核心職能100%實現業務系統支撐,90%以上行政許可審批事項實現全流程在線辦理。集聚3—5個1000億元以上交易額的國際電子商務平臺,開展電子商務的企業超過90%,企業網上采購額超過采購總量的80%,“網絡商都”基本建成。
信息服務方面也會更加高效便捷。根據《規劃》,五年內,社保卡將覆蓋所有參保人群,實現在醫保、就診、圖書館、公共交通等社會公共服務領域一卡多用。所有街道部署社區服務管理信息平臺,使區內群眾“足不出街”就可享受各種公共服務。為全市居民建立電子健康檔案,實現居民在不同醫療機構的診療信息連續、動態管理和共享共用。
而在物聯網、云計算、新一代通信網絡、高端軟件、智能終端、智能處理等領域的核心技術攻關也將取得重大突破,形成相關發明專利申請和技術標準超過2000項;以高端電子和智能產品占主導的電子信息產品產值達到4000億元,以創意設計、網游動漫和企業信息服務為增長龍頭的軟件和信息服務業營業收入達到3000億元;物聯網相關產業產值達到1000億元。
提高安全防御技術破“魔”陣
亮點?
隨著信息網絡逐步融入經濟、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和各個環節,而信息安全事件也屢有發生。科信部門認為,當前信息安全面臨威脅的種類和形式正在以幾何級數速度增長,威脅的性質和技術含量遠遠超過以往,并與安全防御技術形成“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局面。尤其是移動互聯網、云計算、物聯網等新技術及應用將帶來新型安全挑戰。
因此《規劃》當中著重提出將“建設和完善信息安全監測、預警和應急指揮平臺,構建安全可靠和快速響應的基于電子簽名的聯合身份認證服務體系,推進建設電子政務證據保全中心、電子政務異地災備中心(二期工程),制訂電子簽名應用標準。”
廣州將建設電子政務異地災備中心,特別是推動關鍵行業建立災備體系;廣州還將建立起完善的城市公共網絡安全防范體系,使信息化建設與信息安全等級保護工作同步規劃、同步設計、同步建設、同步運行。
另外,《規劃》提出接下來的五年內將特別加強安全技術攻關,突破一批物聯網、云計算、智能處理等領域的信息安全和隱私保護關鍵技術,形成一批標準和專利。并加強網絡信息安全監管,提高對網絡犯罪的監控與防范能力,針對網絡犯罪的各類行為將依法處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