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私有云存儲架構
企業究竟能從云架構上獲得怎樣的回報取決于云架構本身的標準和特點。這就包括了良好的可控性,優化的使用率,精簡的基礎架構以及企業級管理實踐。
私有云存儲的一個核心特性是擁有一個標準的架構,有時也會被稱為參照架構。有些人可能會不同意這樣的觀點,既然是標準化的架構,那么就應該有標準化的流程,從這樣的意義來說這樣講也是有道理的。然而,不管是備份恢復,空間預分配,還是監控或者其他存儲管理相關的操作流程都可以在不同平臺上采用標準化的流程。
雖然參考架構可以是一家廠商的,但情況往往是由多家廠商組成。參考架構實際上指的是企業能支持的不同系統和配置的規范。這會包含軟件和固件的版本號以確定企業使用產品的一致性。對于大多數企業來說,存儲的整合往往會在向參考架構靠攏的道理上扮演重要的角色。由于業務并購、業務單元獨立性或者僅僅是來自環境方面的問題,企業往往不得不放棄在成本和技術上的考量來選擇一系列不同的系統和平臺。私有云存儲的出現是開始將那些無關聯的系統從數據中心削減出去的一個很好的機會,即使暫時不能做到,但至少也能阻止其發展到其他方面上。
私有云構建模塊
當IT部門可以為任何系統組合搭建一套參考架構的時候,這也就意味著他們可以使用預先配置好的系統,比如NetApp公司的FlexPod。FlexPod是一套由VMware組件、思科統一計算系統刀片服務器、Nexus交換機組件以及NetApp自身的FAS存儲組成的預配置的系統。這也許對于許多要部署一個全新系統或者軟硬件更新的企業來說,都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因為它本身就是一套全新的系統并且沒有合并其他廠商的存儲。對于技術支持來說,也變得相對容易一些,因為三家廠商通過協調會讓配置以及固件版本保持一致性。
對于那些有意愿希望將現有系統整編到私有云存儲環境的企業來說,HDS公司的虛擬存儲平臺VSP存儲控制器能夠將其他廠商的存儲陣列直接掛在到它下面,并實現共同管理。這不僅讓異構虛擬化的優勢得以發揮并且還實現了不同平臺的統一管理。用這樣的途徑可以實現在保證能充分利用現有設備投資的情況下,從多樣化系統到標準化配置的轉型。
云存儲的軟件部分
軟件層面也一樣可以實現標準化。比如說,賽門鐵克公司提供了一款軟件棧可以實現不同硬件平臺的共同性發掘。他們公司的StorageFoundationProduct自身有一套文件系統、卷管理器以及跨平臺的數據遷移產品。賽門鐵克公司旗下的Veritas運營經理最近宣布他們的VeritasOperationsManager將推出跨虛擬機及存儲平臺的單點管理系統。這套系統的報告和存儲資源管理(SRM)應用還能讓用戶決定存儲實施的成本。所包含的退款服務對控制成本非常的重要,其實許多企業并不會真正的執行退款服務,公司這樣做實際是通過這項服務來建立成本和實施之間的關系,并正面的展示給IT部門、用戶以及管理層。
F5公司過去以他們的IP負載均衡器聞名于世,在協助將現有架構整合到云架構的過程中,F5公司也承擔了他們應有的角色。F5的角度更像是從應用角度的出發。他們的動態服務架構使用不同的應用程序提供數據分類操作,這能幫助并確保數據被放置在了正確的位置從而能按照需要的服務水平傳輸數據。
各項應用的評估
實際上說,應用的分類對云服務的合理部署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成熟的運營流程的一部分就是對所有應用準備一個應用目錄,里面包含了企業的服務水平標準以及實施規范。這對任何的云架構部署都非常重要,因為一些應用相對私有云而已更合適公有云的架構。
如果要清楚的將各個不同的應用隔離開來,那么我們需要從公司角度考慮它們在戰略上的重要性。應用可以根據其重要性來分類,大致上我們分為兩種,一類是重要但在市場上沒有競爭優勢的常規應用,另外一種則是有著高價值并能為公司提供優勢的應用。
為了能很好的區分兩者的不同,我們來討論一下備份與恢復。任何一家公司都會需要數據保護服務,但單從這點出發,市場上的產品很難發揮出它們的特點。那些有著全套備份與恢復解決方案的公司既不能給它們的產品定價太高,也不能利用產品的優勢來提高市場的需求。因此,對于備份和恢復來說,一旦達到了財政上可行性,就應該考慮盡量降低成本。這對公有云服務來說是非常理想的對象。電子郵件和聯系人管理是另外兩個必要但與戰略無關的應用。
相比而言,戰略性的應用能夠將公司與它們的競爭者區分開來。在制造工藝和產品設計方面,我們有一些例子。在這些例子里,系統可能很大程度上依賴于獨一無二的設備以及定制化的配置。從技術上的原因考慮,戰略上的應用不適用于云外包服務。此外,比如和防御或者其他機密區域相關安全系統,也不適合在外部部署。雖然如此,這些應用可以從公有云帶來的標準化以及改進后的流程中獲得幫助,也就是后來的私有云配置。
EMC公司為用戶提供了一款標準化得私有云部署,得益于其Symmetrix旗下的VMAX架構。此外,EMC公司也為安全級別較高的應用提供了特有的過濾模型。過濾模型由EMC顧問團隊提供用于幫助那些在向私有云轉換中需要幫助的企業。
這里所說的過濾模型特指的是經濟過濾器、可信度過濾器以及功能過濾器。舉個例子,任何應用都有它經濟參數,信用要求以及功能需求,這些屬性對于云架構來說可能是相輔相成的,也可能是有沖突的。通過將這些應用和過濾分析后的結果相互映射,EMC顧問團隊能夠幫助企業判斷哪些應用是最合適私有云的,哪些又是合適公有云的,哪些又是合適混合云的,甚至哪些根本不合適云環境,而合適普通的環境。我們相信不會有任何一家公司會將所有的應用都遷移到云環境中,來自EMC公司的這套模型能有效的幫助區分各類應用并正確的設置它們的優先級。
愿私有云能廣泛應用
圍繞著私有云的聲音會讓人們覺得這就仿佛是一項前無古人的特別的行業開發,不僅如此,廠商的宣傳也會讓人覺得部署私有云是企業制勝的唯一途徑。所有企業都需要明白的是,要將傳統的數據中心存儲系統遷移到私有云存儲上,需要一套建立在標準操作平臺上的嚴格的流程。試著問問,這套系統能被稱得上是公有存儲嗎?或者是云存儲?再或者只是一套稍微改進后的架構?其實怎么叫它都無所謂,因為用戶根本不會在乎怎么稱呼它,只要能提供更好的服務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