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月初發布的《物聯網“十二五”發展規劃》(下簡稱“規劃”)引發的物聯網輿論熱潮一直在持續。12月21日,中國通信業觀察家項立剛向速途網表示,規范只是一些指導性意見,物聯網仍處于發展的初期,要想形成完備的產業鏈還需要3-5年的時間,另外,物聯網行業標準的制定、芯片技術的開發等都將是制約行業發展的瓶頸。
項立剛認為,規劃給物聯網行業定了一個大的方向,使企業可以對市場和發展前景有一個展望,但最主要的還是物聯網企業在發展過程中有產業配套的體系,而未來各部委的規范也將逐漸顯現,企業要根據規劃調整自己的發展方向。
互聯網資深觀察家、速途專欄主編丁道師認為,物聯網的發展與基礎網絡設施建設及產業園區孵化器建設,物聯網必須基于一個網絡高速暢達的大環境才能高速發展。
“物聯網更像是一種未來社會的生產力,”4G時代主編城宇認為,如果能夠充分發揮互聯網技術和網絡結構的效力,從感知層、網絡層和應用層傳遞出物品信息,將有助于創造用戶服務價值。
據速途網了解,規劃明確了物聯網行業到2015年的發展目標:初步完成產業體系構建,形成較為完善的物聯網產業鏈。在核心技術研發與產業化、關鍵標準研究與制定、產業鏈條建立與完善、重大應用示范與推廣等方面取得顯著成效,初步形成創新驅動、應用牽引、協同發展、安全可控的物聯網發展格局。在感知、傳輸、處理、應用等核心關鍵技術領域取得500項以上重要研究成果;研究制定200項以上國家和行業標準;培育和發展10個產業聚集區,100家以上骨干企業;在10個重點領域完成一批應用示范工程。
早在2009年8月,溫家寶總理首次闡述了“感知中國”的理念,要求“加快推進傳感網發展”,這使得物聯網得到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2009年11月物聯網被列入戰略性新興產業,2010年3月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2010年10月《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中明確指出要促進物聯網的研發和示范應用。在業內人士看來,本次物聯網十二五規劃的出臺將有利于物聯網產業走上良性發展的正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