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的觸摸面板因智能手機市場的增長而“風光無限”。據美國FPD相關調查公司DisplaySearch預測,2011年全球智能手機面板市場與上年相比將實現90%以上的迅猛增長,并且預測在2015年之前還將以年均43%的速度增長。由于智能手機市場迅猛增長,輸入和操作所需的觸摸面板市場隨之迅速擴大。據DisplaySearch介紹,觸摸面板的整體市場規模2011年達到了12億枚,超過130億美元。預計按數量計算將比上年大幅增長60%,按金額計算將大幅增長90%。
圖1:觸摸面板的全球市場規模
引領觸摸面板市場增長的智能手機的躍進,為觸摸面板的技術方式帶來了巨大變化。智能手機采用的靜電容量方式2011年首次超過了電阻膜方式。從電阻膜方式向靜電容量方式的轉變以超過預測的勢頭進展,今后的主流也極有可能是靜電容量方式。
繼智能手機之后,各公司也積極投放了采用靜電容量方式的平板終端新產品,對市場擴大的期待日益高漲。DisplaySearch預測,全球平板終端用面板市場2011~2015年將以年均47%的增長率增長。
圖2:不同方式觸摸面板的全球市場規模
2012年觸摸面板將內置于液晶顯示屏
圖3:減少部材、去除中空部,實現薄型輕量
圖4:CMI的玻璃罩一體型觸摸面板
因各公司紛紛投放智能手機和平板終端產品,所以終端廠商迫切需要實現產品的差異化。因此,能夠使智能手機和平板終端薄型輕量化及狹邊框化的觸摸面板新技術被寄予了很大的期待。這些新技術包括:(1)在保護玻璃罩上形成觸摸傳感器的“玻璃罩一體型”;(2)在液晶面板彩色濾光片基板上形成觸摸傳感器的“On-cell型”;(3)在液晶面板TFT基板上形成觸摸傳感器的“In-cell型”等。
(1)的玻璃罩一體型可以省去此前保護玻璃罩之外作觸摸傳感器基板用的玻璃和薄膜。因觸摸面板模塊只需一片玻璃基板即可,所以還稱為“One Glass Solution(OGS)”等。臺灣友達光電(AUO)已從2011年第四季度開始面向平板終端量產。臺灣奇美電子(CMI)也在2011年10月的展會“FPD International 2011”上展示了玻璃罩一體型觸摸面板,宣布涉足該領域。
(2)的On-cell型和(3)的In-cell型均為在顯示面板內部內置觸摸輸入功能的技術。On-cell型已在韓國三星電子的智能手機用有機EL面板上率先實現了實用化,目前正采取行動在液晶面板上也實用化。液晶面板廠商旨在實現On-cell型觸摸面板量產的共同開發委托也飛向了整機廠商和材料廠商。In-cell型方面,聽到了“美國蘋果公司為開發觸摸面板新技術,而向液晶面板廠商投入200多人”的消息。為用于2012年中期上市的智能手機和平板終端新產品,顯示屏內置型方面On-cell型和In-cell型似將展開競爭。
學會上也發布了各種In-cell型觸摸面板技術。例如,在2011年5月于美國舉行的最大規模顯示器學會“SID”上,東芝移動顯示器發布了在顯示像素內嵌入可多點檢測式靜電容量型觸摸面板功能的In-cell型液晶面板。畫面尺寸為7英寸,像素為1024×600。與需要外置觸摸面板的原產品相比,厚度是其43%,約1mm,重量是其48%,為225g。
東芝移動顯示器還發布了內置有采用光電傳感器的光學式In-cell型觸摸面板的液晶面板。畫面尺寸為7英寸,像素為320×240。利用光學筆輸入。特點是,不僅能書寫文字和繪畫,還能消除輸入的內容。此外,半導體能源研究所與AFD共同發布了在IGZO TFT基板上內置非晶硅(a-Si)PIN光電二極管的In-cell型觸摸面板。除觸摸面板功能外,還考慮用于圖像捕捉等。
圖5:東芝移動顯示器的靜電容量式In-cell型觸摸面板
圖6:東芝移動顯示器的光學容量方式In-cell型觸摸面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