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購家電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成為人們生活的一部分,連日來各地的暴雨,更是把許多線下購物人群轉移到線上。價格便宜,方便快捷,足不出戶就能買家電,這是網購的好處,雖然有這么多人網購,但是靠譜嗎?上半年剛剛頒布的《第三方電子商務交易平臺服務規范》的出臺,更是對家電網購市場起到規范和引導作用,但是網購真的后顧無憂了嗎?
●連日暴雨 賣場冷清網購火熱
據了解,在持續陰雨天氣中,多數家電網售平臺的銷售都大幅增加,充分顯示出電子商務“足不出戶”的便利性;而傳統家電連鎖門店則因雨情失去了不少客流,出現銷量下滑,尤其上個雙休日的銷售同比、環比都明顯下滑。
筆者從一位家電賣場的促銷員口中了解到,在雨天,賣場的客流肯定大幅減少,尤其是上周末,北京三家家電連鎖都推出了相應的促銷活動,但恰巧三天都有降雨,促銷并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銷量減少至少在兩成以上。一位網上商城的負責人稱:“我們前半個月的銷售額已經突破 4000萬元,同比增長了120%,除了大力度促銷,下雨確實幫了我們不少忙!”
其實,下雨只是一方面,越來越多的人習慣了網購的便捷方式,即使我們在賣場購買家電,大多情況也是第二天才給送,如果貨比三家,跑下來勢必累的要死。網購就不同了,點開幾家網上商城的網頁,很方便的就能獲悉誰家更有價格優勢,看網友的點評,也能大概了解哪家的服務可以。
網購的興起,隨之暴露出來的問題也引人深思,假冒偽劣、質量不過關等家電產品充斥網絡。靠低價吸引消費者,卻遭遇水貨假貨欺騙、假冒偽劣產品攪局,網上遍布的各種品牌旗艦店難辨真偽,充斥各類虛假價格伎倆。
據商務部不完全統計,截至2011年5月底,全國在專項行動中共查處涉及圖書、音像、家電、服裝等利用網絡銷售假冒偽劣商品重點案件628起,涉案金額近8億元,關閉違法網站及網店829個,抓捕犯罪嫌疑人436人。
家電網購存在的種種問題飽受詬病,嚴重阻礙了消費者的網購熱情,妨礙了家電網購的良性發展。今年五月份,商務部首次發布了《第三方電子商務交易平臺服務規范》,從平臺設立與基本行為規范、平臺經營者對站內經營者的管理與引導、平臺經營者對消費者的保護等5個方面對第三方平臺經營與管理做出規范。雖然政策頻出,但奸商也會變著法子忽悠消費者,因此,對于網購,消費者還需多長個心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