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的Android有著一個可愛的名字——冰淇林三明治(Ice Cream Sandwich),事實上它也的確足夠“可口”。和以往的Android版本相比,這次更新可謂是一次質的飛躍,不管是在系統的易用性還是交互性上,都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可以說這是一個越來越趨于穩定和成熟的系統。“Android原生系統改進的地方越來越多,越來越重視用戶的體驗,這是給我撲面而來的感覺。”小米科技副總、手機操作系統MIUI負責人黎萬強說。
“用Android手機的計算器算1.7減1.6并不等于0.1,這是Android系統算法的一個Bug,我經常把這個拿給別人當笑話說,現在Android 4.0把這個Bug修復了。”黎萬強拿著小米手機對記者說,也就是在采訪的當天,谷歌正式對外開放了Android 4.0的源代碼。
中國的第三方OS也經歷長時期的變革。起初,除手機廠商之外,只有一些Geek(極客)或者編輯團隊出于愛好在Android論壇發布自制的系統。隨著操作系統在移動互聯網“入口”的地位越來越顯現,出于建立如蘋果一樣的封閉經濟鏈或增加用戶粘性等目的,電信運營商和互聯網公司紛至沓來,加入了Android第三方系統的開發之中。
在這個領域還有一個特殊的陣營:作為創業公司,它們沒有強大靠山,沒有上億的用戶規模,OS開發是它們唯一做的事情。它們就是獨立OS開發商,一個純粹依托于Android而生的群體。國內這個領域的公司主要有三家,包括創新工場首個畢業項目點心OS、小米科技旗下的MIUI,以及最近剛剛嶄露頭角的樂蛙。
對電信運營商和互聯網巨頭而言,操作系統只是其龐大商業體系中的一環,即便失敗也不會傷筋動骨,HTC、三星這樣的手機廠商也不用太擔心,畢竟谷歌還要靠生態圈發展,二者存在合作關系,手機自帶的系統中都會自帶谷歌的服務軟件,雖然和摩托羅拉這樣的直系沒法比,但也算得上是嫡系。而國內獨立的OS和谷歌不沾親帶故,基本上算是這一市場的弱勢群體,雖然號稱是全世界最開放的公司,但是谷歌真的會甘于讓他人免費用著自己的OS,跟自己派系的手機廠商競爭著,卻不給自己帶來任何好處嗎?
Android 4.0產生了,不管是谷歌規范市場的刻意為之,還是迭代完善的必然趨勢,這個版本都將會對最傷不起卻又最容易受傷的獨立OS產生巨大的威脅。“Android 4.0的部分設計理念,正好和樂蛙的產品類似,這無疑對樂蛙是一個沖擊。”樂蛙CEO趙力說。
不同的市場策略
“MIUI和小米手機是兩個獨立的產品線。”黎萬強反復強調這一點,但是與點心、樂蛙相比,MIUI因直接占用硬件資源,而在系統的定制化方面擁有著更強的自主性。MIUI除了給小米手機提供定制化的ROM之外,還會為市面上的熱門高端機型提供匹配的ROM,進一步搶占刷機市場。
“用戶需要什么我們就做什么,如果走廠商渠道可能就是另外一種方式。”黎萬強說的另外一種方式就是點心和樂蛙的方式,首先至少用半年的時間來做系統,然后再根據不同的硬件需求做適配。“我們去年做第一款手機,雖然只用了3個月的時間,但是在這之前,我們積累了很長時間。”點心CEO張磊指著一臺夏普的翻蓋手機說。
但是點心和樂蛙也絕對不是閉門造車,它們也有各自的用戶反饋系統;同時會結合團隊人員的經驗,點心團隊的大部分產品經理來自于騰訊,樂蛙則是國內第一批專注于Android本地化的團隊。
MIUI顯然也不會放棄更為廣闊的大眾市場,“MIUI的設計思路是易上手,難精通,普通用戶也可以使用,但是我們短期內沒有鋪向低端市場的計劃。”黎萬強說,低端用戶對手機本身并不像高端用戶一樣挑剔和苛刻,對品牌沒有一個強烈的認知,即便是一個很大的市場。
“如果手機廠商發一款手機,走高端路線并希望和MIUI合作,我們會考慮,但如果只是一個大眾型號,我們沒有太大興趣。”黎萬強說。
從這個角度,MIUI、點心和樂蛙之間已經形成了差異化競爭,MIUI面向發燒友,點心面向中低端高性價比手機,而樂蛙則更直接將目標指向千元智能機。當然,點心和樂蛙的市場更為重迭,同樣將國產手機廠商作為主要目標客戶,樂蛙已經給中興、華為做了幾款千元手機,點心起步更早,和20多家廠商有過合作。“如果一些山寨手機廠商想要做純凈的系統,沒有亂七八糟的扣費軟件,我們也可以合作。”張磊說。
不同的盈利模式
樂蛙在2011年4月成立,6月完成來自松禾資本2000萬元的天使投資,10月份就發布了第一個正式版本。“我預期千元手機將占中國智能手機60%的市場份額。”趙力說,樂蛙的產品不論是為客戶提供的OS,還是為普通用戶提供刷機的ROM,定位都非常清晰,即針對千元手機用戶。
和MIUI、點心不同的是,樂蛙是一支具有深厚硬件背景的團隊,“互聯網基因”并不多。“我們只需要做好自己擅長的部分,把優勢發揮到極致,未來會以開放的姿態與互聯網公司合作。”趙力說,當所有第三方OS都把內置云端服務作為系統核心價值,準備為未來的“云戰爭”囤槍積彈的時候,樂蛙顯然更注重眼前的收益,它們把OS賣給Design House(向手機廠商提供軟硬件解決方案的設計公司),從中收取提成費,以一家軟件外包公司的方式運作,這種簡單直接的生意模式,清晰的市場定位,讓樂蛙在短時間內發展迅速。
同樣是向手機廠商提供OS,點心和手機廠商之間顯然更為親密。點心的第一個合作伙伴并不是國內廠商,而是夏普,點心突破性地為一款夏普的翻蓋鍵盤手機定制了點心OS,然后慢慢開始和海爾、長虹、中興等國內廠商合作,“我們2011年有幾百萬的收入,等到2012年應該是可以上千萬。”張磊說。
點心OS有針對手機廠商的專業版和面向用戶的大眾版兩種。大眾版因為在硬件上可以配置更多的機器,所以功能會相應較弱;專業版由于會直接和手機廠商配合,從硬件底層開始優化,所以優化效果會更好。根據定制情況的不同,點心和手機廠商之間有兩種合作方式,包括一款機型的單筆收費和賣出單臺手機的抽成收費,抽成金額根據情況不同從5~10元不等。
不管是專業版還是大眾版,點心OS都內置了許多旗下的服務。“我們從沒有做過宣傳,用戶規模已經過百萬了,并且是活躍度很高的用戶。”張磊說,現階段點心仍然以廠商為主,當做到千百的用戶量,將挖掘終端用戶這樣一個更為廣闊的市場。
“現在沒有一個成型的思路告訴我們,MIUI該如何賺錢,如果這條路很清晰,也就輪不到我們做了。”黎萬強說,MIUI作為小米科技旗下的一款產品,內置于小米手機之中,同時也為市面上熱門的高端機做適配的刷機ROM,但是這一切都是免費的,如果不和手機廠商合作,那么只有可能靠未來的云端服務賺錢,和點心的發展思路是一樣的,但是這一切還都是鏡花水月。“隨著用戶量的增多,手機個性化的需求越來越強烈,也許就能想到若干的賺錢方法。”黎萬強說。
手機廠商VS第三方OS
“點心雖然內置了許多的服務,但是我們之間會協商,并不會侵犯我們的利益。”長虹無線事業部經理王帥說,點心現在正和長虹這一國產老牌電器廠商進行深度合作,以主打中端市場為目標,推出了一款高性價比的手機。和樂蛙不同,點心對云端有著更為長遠的計劃,但是這種內置的服務也是手機廠商想要把握的重要環節,在合作的同時,二者之間還存在著一定的利益沖突。
“第三方OS注定只是一個過客,只有一年的發展時間。”這是盛耀無線CEO吳遵祥對第三方OS命運的預測。盛耀無線是一家Design House公司,近期和點心有著緊密的合作。“沒有一個手機廠家會愿意把自己的OS完全托付于第三方來做,自己手機內的核心服務,都操縱在他人的手上,超級不現實。”吳遵祥說。
在吳遵祥看來,隨著原生系統的漸趨成熟,當初需要投入很大人力和時間的工作開始變得簡單,第三方OS的技術含金量隨之降低,發揮的空間越來越小,修改Bug、優化系統變得越來越容易,這個生意也就越來越難做。“點心把電信的定制都做完了,盛耀和點心的合作是為了節省研發時間。”吳遵祥說。
“我們把OS交給第三方來做是很有風險的,只要系統出了什么問題,我們很難處理。”吳遵祥說,如果手機廠商用了第三方的OS,就沒有辦法迅速和用戶交互產品,任何一家手機廠商都不愿意面對這種窘境,對Design House公司更是如此,因為只要系統出了問題,不僅錯誤要歸咎于自己,還需要聯系外包商修改,無形中需要付出很多溝通成本和時間成本,造成一些沒必要的麻煩,更何況這些OS還是需要付費的。
隨著Android第三方OS的技術門檻越來越低,未來也許會涌現更多的公司,在這本就前景堪憂的市場上分食,隨著競爭的日趨激烈,利潤空間也將越來越小,向PC產業的發展趨勢靠攏。“作為第三方OS公司,如果沒有云端的服務,也就沒有利潤的想像空間,所以我覺得樂蛙如果不想僅僅在1~2年間賺些小錢,必須增加云端服務。如果Android走向閉源,國內很多小的手機廠商肯定會加速滅亡,因為并不是所有手機廠商都具備和谷歌談合作的實力。”吳遵祥說。
定制是把雙刃劍
Android的版本分化問題由來已久,由于開放,硬件廠商、手機廠商、操作系統廠商,各自制定著不同的標準,使Android雖然看起來很美,卻又深藏暗涌。MIUI和早期的Android原生系統相比,無論在操作性和實用性上都有了很大提高,這種感覺非常明顯,但是同樣,也會在官方版本的更新上制造更大的困難。“定制越深,在新版本進行抽離的時候困難就越大,這是一定的。”黎萬強說。
雖然MIUI對Android底層的更改比OPhone等要少很多,但是每半年一次大版本的更新,都可能會造成一些開放接口以及硬件兼容性問題,對開發團隊來說仍然是一次巨大的調整,“MIUI爭取在三周之內更新到Android 4.0,現在整個開發組正在夜以繼日地趕工。”黎萬強說。為了將更新難度降到最低,MIUI也探索過很多方式,最行之有效的方法是通過把電話、桌面、圖庫等功能模塊化,以一些遷移的手段,直接把功能嫁接到新內核上。
“我們對操作系統底層的更改只有40行代碼,未來還會越來越少,這個連谷歌都很吃驚。”張磊說,點心OS一直堅持做國內最開放、最兼容的系統,對系統的優化僅限于對Bug的修改,保證了系統的純凈,在官方系統的更新上也沒有什么阻礙,“現在一切大版本的升級,比如更新到Android 4.0,點心有信心在一兩天之內完成,小版本幾個小時就能完成。”張磊說。
樂蛙對Android底層的修改情況雖然沒有點心那么輕,但也相差無幾。于是這就產生了一個新的問題,這些在底層改動較輕的OS雖然保證了版本的更新,但是在使用感受上沒有明顯的改進,并且多多少少造成了同質化的現象。
“Android最大的價值就是開放性,以及圍繞在這個生態鏈上的應用,我們放棄了對系統的深度定制,換來了開放和兼容,如果用戶看到每一臺Android手機界面都不一樣,我想也不是什么好事吧,做產品歸根結底要回到用戶體驗。”點心COO黃莊(微博)說。
由于操作系統面向普通用戶,所以點心和樂蛙一樣,在對系統的更改上更為求穩。縱觀國內Android第三方操作系統市場,都鮮有創新之處,如百度、阿里巴巴這樣的公司推出OS,更多的是希望將自身的資源最大化,系統只是一個載體。“其實我們也希望有大的創新,但是和大創意相反的是用戶的不習慣,作為獨立的OS廠商,我們冒不起這個險,蘋果能做創新是因為有品牌和用戶。”黃莊說。
“同質化只是暫時的,隨著市場的成熟,不同的團隊對業態和產品有著不同的理解,擅長不同的開發技術,差異化慢慢會體現。”樂蛙CEO趙力說。由于樂蛙團隊非常熟悉移動終端,擁有深厚的硬件系統和底層軟件功力,所以建立起連接互聯網和移動終端的通路,為用戶提供增值服務,是樂蛙區別于其他第三方OS提供商的地方。
中國互聯網抄襲本就無處不在,MIUI作為知名的第三方OS,有很多微創新,但是這種創新的技術門檻并不高,因此經常被他人復制。“操作系統是一個長跑,我們用長遠的眼光,把云端的增值內容作為發力重點,這是別人抄襲不了的。”黎萬強說。
如果Android閉源怎么辦
從谷歌收購Moto的那一天開始,Android陣營的既得利益者們應該就繃緊了神經,一個在過去看來似乎不成立的命題變成了可能:如果Android不開源了怎么辦?不愿意受制于人的手機廠商開始伺機而動,于是便傳出了HTC打算收購惠普WebOS的消息,國際廠商尚且意識到了危機,獨立OS這般勢單力薄,又當何去何從呢?
Android 4.0這樣一個趨于完善的系統的發布,更是給了那些早就對手機自帶OS不滿,或是對第三方OS不信任的用戶一個刷機的理由。MIUI教育了刷機的市場,但到最后有可能是革了自己的命:小米手機的無鎖刷機功能,極大地降低了刷機的技術門檻,一旦用戶放棄了MIUI,那么基于系統之上的核心服務也將一并消失。
“雖然Android 4.0有很大的改進,但是我認為這種改進和系統整體的一致性,深度的易用性來講還是有距離的,從專業的角度來看,我認為Android 4.0要想真正按照谷歌的意圖,成為一個成熟的產品,還需要9個月到1年時間的積累。”這是黎萬強對Android 4.0市場化應用的判斷。
由于Android獨立OS是基于中國本土化定制,所以在中國,從系統的適用性上,在細節上可以更符合國人的使用習慣,這是所有獨立OS與原生系統相比一致的核心競爭力。但是,與一個完善的原生系統相比,這種核心競爭力究竟是否可以留住用戶,還有待市場的檢驗,黎萬強已經給出了否定的答案,“MIUI如果僅僅憑滿足區域使用習慣的應用,是不會被絕大多數人選擇的。”
“這個市場奇妙之處在于,往往能打動用戶的,都是靠一兩個細節,比如MIUI的截屏功能、防騷擾功能,如果要說一個石破天驚的大應用,我們真的沒有。”用細節贏得用戶,的確是做產品的王道,但是從用戶角度,如果內心的天平已經傾斜,再貼心的細節也要打折扣,因為一個完善“原裝”OS的誘惑有多大是不言而喻的。
“如果Android閉源了,Android的原生系統已經足夠成熟,我們可能會放棄做系統。”黎萬強說,對于小米而言,MIUI只是能夠更好地承載移動互聯網服務的載體,最有價值的是最后提煉出的應用和云端服務本身。
其實對于小米而言,如果小米手機取得足夠的市場占有率,那么操作系統這一環節必將充滿想象力,“作為廠商,我們肯定不愿意現在就獨立做操作系統,但是未來不排除這種可能。”黎萬強說。
“如果Android閉源了,我們的競爭對手是最恐慌的,而我們是最高興的。”張磊說,點心從建立之初就執著于操作系統網頁化的理念,并且已經略有成效地做了一年,現在點心的系統已經實現了基本的應用化,包括UI體系、通訊套件都可以獨立出來,每一個手機的功能都是一個獨立的App,到了2012年可以實現網頁化的目標,新一代網頁語言HTML5讓這一切成為了可能。
“做WebOS是點心一直的目標,我們覺得這是大勢所趨,中間經歷過無數的誘惑都沒有動搖過。”張磊說,如果操作系統實現了網頁化,也就避免了和硬件進行整合,進而也就不受操作系統的限制了。谷歌在這一領域是最早起步的,在PC端,Chrome瀏覽器是未來WebOS的雛形,而在移動終端,Android的存在更多是谷歌出于操縱市場的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