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機,從高端走向低端市場
全世界智能手機的普及度正急速增加。尤其,2008年手機企業的智能手機銷售量已經對整體行業的總出貨量產生了影響。2008年,當時的TOP5企業是諾基亞、摩托羅拉、LG、索尼愛立信,而現在只有三星在積極對應智能手機領域,有超越位居第一位諾基亞的趨勢,蘋果以iPhone單一機種位居行業第三,臺灣的HTC在今年如果可以銷售4800萬臺,將有望占據行業第四位。相反,對智能手機持消極態度的摩托羅拉、LG、索尼愛立信的市場占有率正逐步下降。
最近幾年間手機廠商與移動通信企業將精力集中于智能手機的營銷上,手機市場上智能手機成為了主流,但2011年智能手機的總出貨量為4.7億臺,按16億總產值來粗算,也僅占全世界手機市場的約30%左右。
即,截止目前智能手機市場僅圍繞銷售價為500美金以上的高端產品形成,對200美金以下的主流功能手機處于(Feature Phone)完全無法對應的狀況。
2012年,手機廠商將暫且擱置在競爭激烈且已接近飽和狀態的成熟/高端市場,為在手機市場上進一步提高市場占有率,將視角轉移至新興市場與成熟市場上代替功能手機的低端智能手機上。
手機,以及手機市場的特殊性
電視臺與網絡運營商不會對TV與電腦進行普及。但手機卻在目前所有IT產品中唯一通過移動通信公司這種服務運營商,通過承諾使用期與預存話費等條件可以獲得的IT產品。即,手機根據通信公司、承諾期、預存話費可能會產生變數,因此僅憑市場售價是難以預測市場銷售量的。
但理論上智能手機的供應價格下降,通信公司在承諾期中的墊資負擔就會減少,同時對于服務簽約者的月通訊費負擔也會相應減少,因此可以刺激購入智能手機。因此認為低端智能機對消費、運營商、手機廠商都有益處,但至今手機作為個人的品味、地位、個性的象征性元素,對于AP的MHz、LCD尺寸、攝像像素、電池容量、塑料外殼等低規格的產品,消費者是否可以接受,眾說紛紜。
例如,蘋果推出新版iPhone的同時,將原有產品轉向了低價產品線,但此類產品的總出貨量僅不到10% ,HTC從2009年開始每年也不斷推出低端產品,但都沒有得到想象中的好評,反而還產生了降低整體ASP與利潤的副作用,對低端智能機顯示出了消極的態度。
但,以今年為起點,美國、歐洲、日本等主要成熟市場上智能機的普及率預計將超50%,手機廠商們為提高市場占有率紛紛關注于新興市場。預計明年開始新興市場上將有望出現特制的低端智能手機。
雖然不能斷言低端手機市場一定在新興市場上安家,但仍想用簡短的篇幅說一說在新興市場,尤其在中國市場上低端智能機是否可以成功。
中國手機市場的特殊性
在討論低端市場是否落戶于中國之前,首先有必要來看看中國手機市場與產業的特殊性。
中國是在全球移動電話的用戶、手機生產量、手機內需市場規模等三方面占據三連冠的國家。
手機用戶以2010年9月為基準計算,China Mobile、China Unicom、China Telecom等三大通信運用商合計約達到了9.4億,作為人口大國的中國在手機用戶上也呈現出了龐大的規模,而3G用戶約占其中的36%,為3.4億萬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