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英特爾服務器領域熱點回顧
至強E7發布 與Unix正面交鋒
▲英特爾至強E7處理器
2011年4月6日,英特爾公司在北京正式發布了可加速關鍵業務計算的新款服務器處理器。該處理器憑借全新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特性,以及創紀錄的性能表現,可幫助企業IT部門更好地管理數據密集型環境。英特爾至強處理器E7-8800/4800/2800產品家族以英特爾上一代服務器處理器為基礎,建立了面向諸多高端計算應用,包括商業智能、實時數據分析和虛擬化的全新標準。這些全新的處理器還提供高級安全特性,可確保更好的數據完整性,以鞏固數據中心的安全防線。全新的英特爾至強處理器采用了英特爾公司領先的32納米芯片制程工藝,最多可集成10個支持英特爾超線程技術的內核,相比英特爾至強7500系列處理器,其性能提升最多可達40%。
推出新的3-D晶體管設計
5月4日,英特爾公司宣布在晶體管發展上取得了革命性的重大突破,3-D結構晶體管史無前例將首次投入批量生產。英特爾將推出被稱為三柵極(Tri-Gate)的革命性3-D晶體管設計(英特爾曾在2002年首次披露),并將批量投產研發代號Ivy Bridge的22納米英特爾芯片。
英特爾MIC架構迎接百億億次計算
6月20日,英特爾在2011年國際超級計算大會(ISC)上演示了一系列基于英特爾集成眾核(MIC)架構的研究應用成果MIC架構的首個產品包括代號為“Knights Corner”的架構產品,以及代號為“Knights Ferry”的MIC軟件開發工具。Knights Corner CPU采用Intel 2012開始使用的3D“三門”晶體管技術,使用22nm工藝制造,每個CPU集成50個專門為并行計算設計的核心,屬于協處理器產品。英特爾公司的首個MIC產品主要針對高性能計算(HPC)、工作站和數據中心高度并行處理的應用領域。該架構能實現在更低功耗更高密度范圍內實現高度并行處理,從而為高度并行的應用程序提供更高的性能保障目前,MIC產品已經有選擇性面向某些軟件開發商進行發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