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體機(All-in-one)——為電容式觸摸技術大型化起到重要探路石作用
隨著2010年上半年蘋果IPAD的問世,掀起推出平板產品的熱潮,電容式觸摸屏技術也在短時間內擴大到10”級別產品上。尤其GG方式的蘋果技術在ITO的電阻方面與薄膜方式相比,在性能上并無大問題,但GFF的代表薄膜方式來說適用于4” 以上的平板產品上也有著相當多的技術問題。在智能手機上ITO薄膜的面電阻在250~300歐姆左右就已相當充分,而平板用途上要求有更加低面電阻的產品與技術。因此,除了蘋果以外的其他制造商尤其是不能使用glass sensor方式技術的臺灣企業,存在用薄膜方式來確保7”以上平板用sensor技術的難題。
無論過程如何,薄膜方式的開發結果仍是成功的,目前平板上應用GFF方式生產10”級產品的企業也逐步變多。韓國國內三星galaxy Tab 10.1”就是采用了GFF方式,日進顯示、SMAC、Melfas等是相關供應鏈企業。同時,今年年初給LG電子平板電腦供應觸摸屏的ELK公司,就用GFF方式確保了制作10”級別的相關技術并供應了產品。ELK也很有可能適用于在今年年初評價甚好的摩托羅拉“ZOOM”更新版的觸摸屏上。稱作ZOOM2的更新版會制成10.1”與8.2”兩款。LG電子最近也重新推出了8.9”平板電腦。在臺灣也有供應薄膜板平板電腦的公司,其中世平(YoungFast)、JTouch等可以說是代表性企業。
目前應用于平板電腦的觸摸技術難題還不多見。尤其亞馬遜的kindle fire 7”產品以199美金銷售,在今年就銷售了500萬臺,明年預計銷售1000萬臺以上,因此相比技術而言,應將關注點放在成本降低上。寄予kindle fire的這種成功厚望的原因中最大的差異性因素就在于其價格低廉,這也是蘋果IPAD都無法戰勝的低價戰略。故在明年市場上廉價型觸摸屏技術也將發光異彩。因此預測在平板電腦用觸摸屏上也與智能手機領域一樣,不僅要關注技術熱點,也更加集中關注價格與成本降低相關技術。
事實上本次專欄中想要說說20”級別的產品,即電容式技術是否可以擴大到20”級別產品上。 從結論上看這種可能性很大。電容式觸摸屏技術中最大的優點就是消費者的熟知。已作為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的標準性技術,如可以直接應用在20”級別產品中,消費者在使用初期不會出現混亂且很容易掌握觸摸功能的優缺點,靈活使用。在20”以上級別中與電容式觸摸技術相競爭的,目前作為主流技術的IR攝像機方式,在使用性上與電容式技術有小差異。雖說是微小差異,但IR攝像機方式無需直接觸摸顯示器表面也能運作。因此在智能手機與平板電腦上已習慣使用電容式觸摸屏揉搓式的消費者,可能會覺得這種只要輕觸就可以實現運作的IR方式過于靈敏。這種運作原理的差異上電容方式也有其缺點。IR攝像機方式可以識別除手指以外的鉛筆與筆芯,而電容方式只能用手指觸摸才能實現。
還有另一個值得一提的優點就是有利于產品設計。電容式技術在本質上必須采用cover-glass,因此顯示器的邊框部分實際上與顯示屏無斷差。例如,常用的IR攝像機方式需在顯示器邊緣裝置IR攝像機,因此邊框要比顯示領域高。雖根據設計師會出現一定的差異,但是在產品第一印象中使用cover-glass的產品在設計上具有優勢。
那么在20”級別上會有哪些應用類別? 20”級顯示的代表就是MNT。但是在MNT上實現觸摸功能仍需要一定的時間。為在MNT功能中適用觸摸功能,首先作為支持基本觸摸功能的Window7以上的OS要得到進一步的普及。那是因為即使購入了帶有觸摸功能的MNT,在裝有Window XP OS的產品上觸摸功能不可能得到充分實現。在這種對OS的依附程度上可以稱作是自由應用的,就是 一體機(AIO (All-in-one) PC)。 事實上在目前消費市場上裝有觸摸功能的一體機種類非常繁多。一體機市場相比MNT與筆記本市場仍處于非常小,但在產品的性能與收益方面來看,屬不錯的應用類別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