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iPad開始,平板電腦逐漸成為消費者和各大廠商的追逐焦點。數以百計的硬件制造廠商和軟件開發商開始涌入平板大軍,給用戶帶來更多的選擇和體驗,這是最好的時代。巨頭們為了各自的利益選用、簇擁不同的操作系統,再祭上專利的皮鞭相互拉扯,似要“攪亂”這個市場,這同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每一個操作系統都給平板電腦帶來了深遠的影響,同時也締造了新的應用革命。
第三極操作系統或將出現
2012年平板電腦產品繼續百花齊放。在平板電腦幾大操作系統中,蘋果iOS、谷歌Android為目前鼎足的兩極,以性質而言一封閉一開放,封閉與開放可謂各有利弊。
封閉與開放
以蘋果iOS為例,蘋果iOS只會出現在蘋果iPad上,蘋果iPad硬件與系統的匹配程度非常高,且標準高度統一,這為應用開發者提供了最標準化的模式。弊端在于可提供的終端設備選擇余地小,對產業鏈其他環節把控有更高要求。
Android這樣的開放系統則更適合以硬件見長的終端設備品牌商,可以讓消費者有很大的選擇空間,滿足多樣化的需求,同時也能加快產品更新速度。但是,開放系統帶來的不利影響也是顯而易見。首先,多品牌采用同一系統會帶來同質化競爭,功能接近,價格戰不可避免。其次,終端設備與系統的匹配協調是比較大的挑戰,采用不同硬件標準的終端設備也給應用軟件開發增加了困難。最后,對大多數硬件品牌商說,系統不掌握在自己手里,總會有受制于人的感覺。
然而不管怎樣,對于一個以硬件創造利益為主的科技行業中,不是所有品牌商都具有軟硬協作開發能力,這樣一來,沒有什么比開放系統更具優勢的了。但事實上從2010年至今,令人感到失望的是Android所希望的尚未得到實現,而蘋果已經在這一領域取得不小成績。
上半年蘋果領航,Android出貨量下降
IDC第一季度統計數字顯示,Android平板電腦出貨量今年第一季度較上年第四季度有所下降,平板市場開始由蘋果領航,平板市場的主導地位重新洗牌。其中,亞馬遜憑借Kindle Fire創造了一個全新的市場,占Android平板電腦出貨量的主導地位。Kindle Fire定義為簡單的硬件和軟件,200美元的價格起點,并與亞馬遜的內容平臺和品牌相關聯。但包括三星、摩托羅拉(谷歌)及其他幾家主流個人電腦制造商在內的市場份額都在流失。這些數字對于Android系統來說,就像場災難。
Android平板市場中各品牌廠商占比示例圖
市場份額下降或者可以歸結于Android平板生產商們無法生產出更好的產品,以之與蘋果iPad相匹敵。像摩托Xoom及三星GalaxyTablet這樣原本定位為可以與iPad一較高下的高端產品也在逐步失去市場動力。唯獨華碩、宏基、東芝等公司發展策略相對較好,市場地位得以保持。而搭載Android的低價平板電腦市場銷售情況與iPad相比,則更具周期性,多數情況下是作為禮品市場推動銷售。
下半年重新洗牌,平臺戰爭一觸即發
今年下半年,微軟Win8即將上市,蘋果與Android陣營廠商之間的專利牽制不斷,平臺間的戰爭一觸即發。
根據WitsView調查數據顯示,Win8于2012年底推出后,市占率可望逐步攀升,從2012年整體只占約4%到2015年將達20%,同時Android因為與蘋果之間的專利戰火連綿使其在平板市場方面的成長力道受限,屆時Windows平臺有機會追上Android平臺,搶占平板電腦近兩成市占率。
由于iOS和Android產品定位相近,因此當Win8將商業環境賴以維生的office搬到平板電腦上,不僅可與現有以娛樂導向的平板計算機產品造成差異化,或許還能瓜分部分iOS和Android平臺在商務市場的市占率。而相較于iOS有龐大娛樂內容以及軟硬件整合優勢的軟件生態圈,Android平板電腦在這方面的競爭力明顯較弱。
同一時間,微軟嘗試軟硬整合推出的第一款自制平板電腦Surface也掀起產業界波瀾。Windows需要突破的是其內容豐富性,降低價格確實能讓他在市場導入初期加快普及速度,除了能擴張Win8在平板市場的占有率,更能以此為基礎吸引更多App開發商進駐,以縮短建構Win8生態系統的時間。但最終市場實際接受度才是微軟操作系統能否普及的關鍵。總而言之,Win8的未來系于微軟的每一步棋,初期無論是選擇循PC模式和硬件品牌廠合作推廣Win8搶市占率,或是藉由Surface直接和Apple與三星在市場上碰頭,作為平板操作系統后進者的微軟,每一步都有一場硬仗要打。
平板制造商們的發展策略
在平板電腦這個領域里,對未來市場的爭奪已經完全爆發。這場戰斗的目標經過了兩年的發展,如今已經變得非常清晰:手持觸摸屏設備將成為未來數十年消費內容和購物的主流設備,就如同80年代的PC。因此,誰制造設備、服務內容或是銷售商品誰就是贏家。也正是因為這樣,四家看似不可能成為對手的國際企業終于踏入同一擂臺開始競技:
四大企業策略與目標
作為全球最大的電子商務巨頭亞馬遜,他們亟需新平板電腦來保護其網絡媒體業務。Kindle 平板電腦家族始于簡單的電子書閱讀器,但如今它已經能夠完成所有的事情:網上沖浪;存儲圖書、音樂和視頻以及——玩游戲。玩游戲無疑是最值得關注的亞馬遜戰略。正如亞馬遜已經進入圖書發行市場一樣,硬件、軟件和服務的緊密結合是他們的平板電腦在市場上展開競爭的先決條件,即使是在價格點較低的情況下也是如此。
目前一家獨大有用絕對優勢的蘋果,則將瞄準所有人群推出新產品。已故的蘋果聯合創始人、前首席執行官喬布斯曾摒棄了開發小型平板電腦的構想。但是發生在最近的蘋果三星電子專利審判揭示,蘋果也慎重考慮過推出7英寸平板電腦的問題。如今,亞馬遜和谷歌參與其中的競爭越發刺激,對蘋果而言,提供對手無法匹敵而且更加完整的設備產品線,是其長期戰略的延續。對兒童和青少年而言,他們已經擁有了iPod Touch;對于絕大多數用戶而言,他們擁有了iPhone;對于年長者而言,他們更喜歡iPad的大屏幕。iPad Mini或將填補蘋果設備的空缺,例如那些想要把設備輕松放在皮夾中的女性用戶。
對谷歌而言,其最需要的人們使用它的網絡服務,這點與亞馬遜異曲同工,亦與蘋果殊途同歸。今年7月份,谷歌借助自有品牌的平板電腦Nexus 7,殺入了蘋果尚未涉足的7英寸平板電腦市場。下一步,谷歌可能會推出帶有3G接入的平板電腦。但是谷歌并不是為了銷售硬件設備而涉足平板電腦市場——這些設備主要是為了展示谷歌的社交網絡Google+,應用商店Google Play,音樂,圖書和視頻等服務。
與上述相比,微軟的布局與動作則模糊得多,似乎仍在思索自己的戰略。微軟正在開發自有的Surface平板電腦,該產品將會在今年10月上市。與此同時,傳統的PC制造商也在開發Windows RT和Windows 8平板電腦。微軟同時還想在數字媒體市場競爭,在淘汰自己的Zune品牌同時,支持Xbox音樂,并結盟Barnes & Noble推廣Nook電子書閱讀應用。不過微軟的目標究竟是什么?很明顯,微軟必須把軟件開發者保留在Windows體系當中。微軟這次統一PC、筆電、手機與平板電腦開發Win8界面,正是期望在新的操作平臺上擴大其軟件生態圈的活力。
其余陣營在分層中尋找機會
原則上看,四大廠商的角逐引領了未來平板電腦的發展方向。但這并代表其他廠商進入平板電腦市場已無機會。平板電腦能夠成功取決于多方面的因素,其中的一個關鍵是要看是否有豐富的內容支持,也就是是否擁有各種豐富的應用軟件支持,蘋果iPad成功的原因之一就是因為有各種豐富的應用支持。
從現在手機、數碼、PC和山寨等幾大應用類別看來,顯然數碼廠商、山寨廠商、手機和PC廠商在應用軟件生態系統這一環節都沒有特別突出的優勢可言。相比之下,PC和手機廠商在這方面上或許要好一些。因此要看未來的發展,PC和手機廠商機會將更大一些。另一方面,對于平板電腦來說外在創新必然大于系統本體,比如材質的改變是否能讓平板電腦更輕手感更好;如何讓平板電腦的外形更符合人體工學設計;什么顏色是與國際時尚流行趨勢吻合;如何提升輸入能力,怎樣在有限的體積上加上物理鍵盤;平板電腦的背面是一個完全未被開發的空間,觸摸板亦或快捷鍵將會占領這個區域?
同時,行業市場將平板電腦軟硬件產業的重要突破點,平板電腦如能夠通過行業特點的開發找到新應用,即能打開全新的市場。不過,在行業應用領域,機會也是分層的。金融、政教、醫療、能源等大型產業的平板電腦行業應用機會大多集中在國際品牌端,因為國際品牌已經積累了從服務器到終端設備、從數據到應用的豐富積淀。例如戴爾在收購了佩羅后,有了一整套的醫療解決方案,從設備到數據到醫院和醫院之間的互聯,在此系統中適時插入平板電腦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國內品牌想要在短期迎頭趕上可能性不大。但是,餐飲、娛樂等服務行業的機會則更適合國內的平板電腦產品。
平板電腦差異化需要的是創造力與想象力,不是數字與定律。誰能掌握這些并以之為核心制定策略,或許能帶領下一個陣營的崛起。
《平顯時代》2012年10月,第97期,歡迎廣大客戶踴躍訂閱、投稿、投放廣告,謝謝您對本期雜志的厚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