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公司(Apple)在中國遭遇的一場漫長的iPad商標之爭,可能將威脅到這一平板電腦產品的全球供貨,因為在中國注冊該商標的公司正尋求從中國海關獲得iPad出口禁令。
唯冠科技(深圳)(Proview Technology (Shenzhen))的律師昨日表示,該公司正要求海關部門扣留通過中國港口進出的iPad。唯冠科技(深圳)是位于中國南方的一家經營狀況步履維艱的臺資電子產品企業。
此舉為唯冠科技(深圳)本周將與蘋果進行的最新一輪協商加大了壓力。
這也凸顯出跨國公司在中國生產、供應全球市場所面臨的風險,因為中國的法律允許知識產權糾紛中的原告向海關申請采取針對被告的措施。
孖士打(Mayer Brown JSM)律師行的知識產權業務負責人黃錦山(Kenny Wong)表示,“在中國的知識產權糾紛中,這是最有效的工具之一。”
“一旦向海關提出申請,只要你將知識產權向海關備案,他們就得采取措施。付10萬元人民幣(合15,900美元)的擔保金,就可以扣留數百萬美元的貨物。”
中國官方的商標資料庫顯示,唯冠科技(深圳)早在2000年就在中國注冊了iPad商標。蘋果已從唯冠(臺灣)(Proview Taiwan)手中購買了包括歐盟(European Union)在內的數個市場上的iPad商標。唯冠(臺灣)是香港上市的唯冠國際(Proview International)旗下的另一家附屬公司。
蘋果開始在中國銷售iPad之后才意識到唯冠科技(深圳)聲稱在中國擁有iPad的商標權。去年12月,深圳的一家法院駁回了蘋果要求將中國商標轉至其名下的申請。蘋果已就這一裁決提起上訴。
據法律專家介紹,向海關備案專利或商標需要最多1個月時間。備案后,如果海關在隨機檢查中發現了涉案貨物,且貨物不屬于知識產權權利人,就將扣留貨物。通過提前向海關透露貨物抵達的情況,知識產權權利人可以讓海關扣留更多的貨物。
北京市集佳律師事務所的知識產權專家李永波說:“跨國公司常常用它(商標)來對付仿造者,而如今,它也被中國企業用來對付外國公司。”他表示,許多外國公司都沒有在中國注冊商標,因為他們沒有意識到,這還會對出口造成影響。
“在本案中,蘋果似乎沒有作徹底的盡職調查。”黃錦山說,“蘋果的確很有名,而且所有人都把iPad與蘋果聯系在一起,但在此案中,iPad商標歸其他人所有。蘋果不能一直用它并不擁有的商標銷售產品。”
蘋果表示,幾年前它在10個不同國家向唯冠購買了iPad全球商標權。“唯冠拒絕在中國執行他們與蘋果公司達成的協議,在這個問題上,蘋果公司得到了一家香港法院的支持。我們在中國內地的案子仍在等候裁決,”該公司表示。
一名海關發言人拒絕置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