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劃趕不上變化。一個多月前的美國CES消費電子展上,三星電子的副會長在與TCL董事長李東生討論時,還認同地說“OLED不會取代LCD”。但近日,三星已決定“壯士斷腕”,將持續虧損的LCD業務剝離主業,轉移重心發展OLED(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即有機發光顯示器屏幕)。
“LCD業務的調整意味著三星模式的改變。在原本三星模式運作下,三星LCD業務主要依賴三星電子的支持, 2011年三星LCD電視面板的客戶群中第一大為三星電子,占有34%的份額,第二大為當時的投資公司索尼,占有率為21%。剝離后,三星LCD業務將脫離三星電子整體運作下獨立尋求市場空間。”群智咨詢總經理孫培華對《第一財經日報》說。
在三星面板業務轉變的背后,中國面板企業很可能成為最大的受益人。
孫培華認為,當三星LCD業務與三星電子獨立運作以后,原本三星模式下的供應鏈協同運作將會改變,預估三星電子將在采購LCD面板上變得更加靈活,此時恰逢中國廠商處于擴產期,面臨產能出海口的壓力,他預計三星電子的調整將可能為中國廠商帶來更多機會,包括其合資公司華星光電和擁有地域和物流優勢的京東方。
一個月多前,李東生曾向本報表示,華星光電已開始將面板樣本送到其他客戶檢測,目前客戶反映良好,未來華星光電50%產能將由TCL自己消化,另外50%外銷給其他公司。他預計,華星光電明年產量將達到10萬張玻璃基板,良品率提升至92%,而新的工藝技術HVA也將成熟定型,并可以減少背光能耗。
CES上,李東生坦言看到不少LCD顯示的改良技術,包括4k2k高分辨率、動態背光、高穿透率等,未來這些技術也會應用到華星光電的產品中。
昨日,華星光電一位內部人士向記者表示,三星轉型OLED的消息并不會讓華星光電感到太大的壓力,他預計OLED電視2016年才會開始替代LCD,最近幾年是導入期,因為其良品率特別低。這么大一個產業轉型不會一下就完成。
“CRT向LCD轉型,前后經歷了七八年。目前全球液晶面板一年需求2億多片,這個產業已投資了上千億美元,不可能一下子全部更替掉。即使到了2016年,也需十年八年才能更替完畢。”上述人士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