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選擇在2月7日正式于臺灣地區發表旗下雙5.5寸屏幕平板Tablet P之外,此次索尼也特別邀請負責硬件設計的索尼Vaio & Mobile事業本部企劃戰略部門商品企劃課項目經理后藤剛于稍早的聯訪中解說Tablet P的詳細設計理念。
索尼特殊雙屏幕平板Tablet P
索尼目前所推出的兩款Tablet系列平板產品,最早是在2010年底先曝光主要外觀專利,進而在2011年初正式由官方確認將推出這兩項產品,分別為9.7寸屏幕的Tablet S,以及雙5.5寸屏幕的Tablet P。隨后除了在2011年間的德國IFA 2011正式發表這兩款平板之余,也在日本率先于2011年9月間正式推出Tablet S,并且也在2011年底前正市開放Tablet P上市,而目前臺灣地區則是在2月7日正式開放上市。
目前Tablet系列主要列屬為索尼Vaio部門旗下產品,在此次于臺灣的發表活動中也由臺灣索尼邀請Vaio & Mobile事業本部企劃戰略部門商品企劃課項目經理后藤剛 (編按:以下簡稱后藤)分享Tablet P最初的設計理念。
索尼Vaio & Mobile事業本部企劃戰略部門商品企劃課項目經理后藤剛
當初是基于什么樣的原因選擇雙屏幕的開發?
首先提問到的,自然是這款平板與現行常見平板形式不同的雙5.5寸屏幕設計。根據后藤透露,其實最早的設計中并分僅有雙屏幕外觀的發想,其中還包含單面具備前后觸控屏幕、三聯式觸控屏幕、觸控屏幕兼具實體QWERTY按鍵,甚至也有類似某家電玩平臺的方正外觀設計 (編按:由于其中一些造型設計涉及索尼官方專利,因此現場部份原型設計并未提供拍攝),最后為了選擇貼近“操作PC的使用情境”,因此決定采用上下雙對稱屏幕的設計,讓使用者可以透過上方屏幕觀看內容,并且以下方屏幕進行相關操作,或者是顯示不同內容。
后藤表示,在索尼最初的規劃中其實并未將Tablet P列為“平板”產品,最初主要是針對“讓使用者可以更方便在戶外上網瀏覽”作為設計目標,甚至當時蘋果iPad產品還尚未問世。而在后續便開始針對不同使用情境進行設計,除了在今天現場所展示的各款Tablet P原型概念外,其實先前推出的Tablet S也有諸多原型概念設計呈現。
解說Tablet P詳細設計理念
小編在現場提問Tablet P是否為延續早先索尼所推出PDA產品CLIé系列,后藤表示兩者之間其實并沒有連結關系,分別是不同的產品企劃,同時附帶說明到Tablet P與Tablet S原本也是在不同時期研發的產品,只是在2010年間才決定將兩項產品整合在相同系列,而Tablet S主要聚焦于家庭內的是聽享受,而Tablet P則是瞄準個人在外的移動上網與多媒體應用。
而在現場所展示的多款Tablet P原型設計中,其中有部份幾乎每項都花費約幾十萬日幣制作,但實做起來則發現會造成硬件使用或散熱等問題,例如先前提到的三聯式觸控屏幕在迭合時會造成機身厚度增,不過這些設計過程確實也讓索尼獲得不少實用經驗。在隨后說明中,后藤笑著表示結果最后確定的原型概念,反而是用某次在車站附近攤位花日幣300元皮夾制作的概念原型,最后居然就這樣變成制作定案。
雙屏幕的設計是否造成使用上困擾?
畢竟Tablet P的上下屏幕還是有相當的邊框,即便本身已經有作窄框的設計,多少還是會有影響視覺的可能,后藤針對這部份表示在中間邊框的問題確實曾經有所考量,不過在盡量接近窄框的設計下,官方主要盡量以不影響實際使用為原則。而也確實在Tablet P的原始開發概念中,在搭載雙屏幕下維持同時顯示單一畫面的情況其實應該要很少,主軸應該要擺放在兩組屏幕顯示不同內容的使用方式。
至于采用顯示屏幕本身的部份,后藤認為既然在Tablet P本身并非是追硬件校能上的數據表現,因此選擇使用IPS面板最能夠發揮這款憑版的功能,除了提供清晰亮麗的顯示畫質外,在戶外強光下也能維持一定顯示效果,同時藉由在面板與外層玻璃間填入特殊膠質,以實現TruBlack技術的真實黑表現。同時在分辨率設定部份,則是認為1024分辨率寬恰好適合近期大多數網頁顯示寬度,而在平板攤開一可以兩組面板同時顯示1024*960的網頁內容,對于頁面瀏覽十分便利,同時對于網頁文字也有十分清晰的表現。
而兩組屏幕中間的邊框其實并未搭載任何觸控功能,主要是透過軟硬件配合運算模擬屏幕之間的觸控“連接”位置,例如從上屏幕將虛擬物件拖曳到下方屏幕時,上屏幕會先感知最后離開位置,而下屏幕則會接續上一個屏幕的反應位置,進而繼續拖曳物件的動作。不過,如果使用者在碰上邊框時停留太久,那么上屏幕便會判定使用者已經將手放開。
根據后藤的說法,索尼其實再接下來類似的產品設計將會進一步采用更窄框的設計,至于是否采用類似PlayStation Vita機身背后觸控板的設計,后藤則是笑著表示或許有可能,但目前并無法實際保證。而針對屏幕左右邊框范圍較大的部份,后藤則是解釋主要是為了對應使用者單手拿持時,不會因此擋到畫面顯示。
至于在雙屏幕轉軸部份,后藤表示原本的轉軸其實更明顯,同時采用單一轉軸橫向的設計,而相對目前以屏幕左右為支點的設計,主要提供使用者可在上下屏幕作頁面撥動、拖曳物件的操作,并且可讓上下屏幕密合度更高。不過這樣的設計也相對讓機身內屏幕排線組不易擺放,特別在狹小機身內必須安置多達50組線路,同時還要考量處理器、天線等電子訊號干擾問題,而機身也必須考量運作時的散熱表現,因此在研發過程其實碰上的問題還不少,不過目前也逐一將其解決、改善,進而完成目前Tablet P的實際模樣。
若是基于PC使用情境 選擇Android的原因?
由于在部份原型機種設計,其中有發現部份采用過去內建Windows作業系統,因此在詢問之下透露索尼確實曾經考慮采用,不過在后續諸多考量下,最后選擇使用Google Android平臺。而后藤也表示先前曾經推出的Vaio P,本身采用Linux與Windows的混搭平臺,其實本身就有點著重于戶外攜行、快速開啟使用的設計考量,主要都是為了提供使用者能快速上網。
不過,基于目前使用的是Android平臺,小編也針對現行App兼容上的表現,以及雙屏幕對應App的開發作提問。根據后藤的回答表示,其實對于作業系統而言,Table P雖然實際上存在兩組屏幕,不過在系統認知上確僅有單一屏幕,因此在一般既有App執行下預設會以上屏幕呈現橫向畫面,當機身翻轉時則會以下屏幕顯示垂直顯示畫面,因此基本上并不怎么影響既有App的執行。而實際使用時,Tablet P也提供將App畫面切換為同時以雙屏幕顯示單一畫面,不過基本上畫面內容將以雙屏幕居中顯示,亦即畫面中間可能會被橫向邊框擋住。
而后藤也表示目前索尼官方已經針對Tablet P釋出相關SDK開發工具,方便開發者可以針對雙屏幕的平臺作研發設計,同時既有App內容也能直接透過這款SDK進行轉換,進一步指定以何種方式在Tablet P上呈現。當開發者調整或設計完畢后,將完成的App上傳至Android Market后即可同時對應既有Android裝置及Tablet P。
不過,對于未來是否將會推出類似三星內建于旗下Android手機的Samsung Apps移動軟件市集,讓這些特別對應Tablet P雙屏幕的App能被額外被推薦曝光,根據后藤的表示則是認為這方面比較偏向于索尼市場策略,因此也比較不方便多作說明。另一方面,現場也提問未來是否會針對臺灣地區推出在地化的內容服務,目前以索尼官方確實是有這方面的考量,不過詳細規劃部份也無法在現階段作透露。
而未來是否將會進一步提供Android 4.0版本之后的更新,后藤表示未來確實將會提供持續的升級服務,但目前還沒有比較確定的釋出時間,未來將會由索尼官方進行公布。至于針對微軟今年預計推行Windows on ARM的作業系統,未來是否會考量對應如Tablet P這樣雙屏幕的裝置,目前以索尼的說法似乎還不會有這方面的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