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第四季度對于蘋果來說,是否將成為蘋果歷史上一個令人難忘的轉折的時刻:在到達巔峰之后,蘋果在智能終端產業中,其利潤率能夠回落到一個正常的區間,從而使得智能終端市場顯得正常起來?
這并不是一個容易回答的問題,尤其是在蘋果2011年第四季度的搶眼表現,以及令人恐怖的整個智能終端行業利潤的占比。
近日,據一家國外市場研究機構提供的數據顯示,在2011年第四季度,蘋果的利潤占比達到整個市場的80%,但是其市場占有率卻僅為8.1%。
盡管筆者對蘋果是否真的占據了如此之高的利潤率存有質疑,但是,賺取了很大一部分的智能終端行業利潤是不容質疑的。
按照市場研究公司Canalys在2012年2月4日發布的報告,2011年全年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為4.877億部,Android手機出貨量為2.38億部,iOS手機出貨量為9100萬部,但是從平均單臺設備的單價來看,型號眾多力量分散的Android顯然不能與蘋果相比。
盡管在發布報告的同一家市場研究公司分析師認為,在2012年,三星是位居亞軍的智能機制造商,但是在“時機”成熟時,可能智能手機的市場利潤會“都流進了蘋果的口袋”。
如果這個趨勢加劇,那么我們可以斷言,可能整個智能機市場都會被毀掉,因為如果一家公司在占據市場不足百分之十的情況能夠持續的獲取這個市場超過90%的利潤,恐怕這個行業將會陷入停滯發展的危機狀態,如果這種失衡不能被迅速打破的話。
其實,我們應該看到,面對蘋果一家公司的超額行業利潤汲取能力,智能機產業都在積極的采取行動,力求盡快打破這種失衡局面。
巨頭之間的縱橫捭闔,產業并購活動或者聯盟活動頻繁,即為此征兆之一,比如2011年摩托羅拉被谷歌收購,即為一個顯著的例證。
由于摩托羅拉在手機專利上擁有超過一萬七千多的專利,必將為安卓陣營通過專利共享以及在世界各地通過專利訴訟的群狼圍剿戰術實施對蘋果的拖延和市場騷擾政策,必將對著世界主要國家對這項交易的批準而可能增多。
微軟與諾基亞的聯姻盡管一直不被業界所看好,但是這兩家巨頭所積蓄的力量和雄厚的資本以及在用戶體驗機終端市場的經驗不容小窺,2012年年初,諾基亞CEO史蒂芬·埃洛普在情人節就表示,諾基亞現在已經脫離了危險區,這或許意味著諾基亞在內部已經完成了震蕩和整合,開始具備了在市場上一較高下的能力。
而中國市場,恐怕對蘋果影響重大,這不但是中國最大規模的4G實驗網已經如火如荼開展,中國電信市場格局進入新的競爭階段,更多的不確定性還來自隨著中國經濟泡沫化的趨勢顯著,以及人工成本和政府對企業運行管制的增多,制造成本的上升,恐怕也會降低蘋果利潤獲取能力。
2012,或許沒有人能夠上船,蘋果即使上船,恐怕也難逃被拉下來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