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的成長夢想正在走進現實。近日,物聯網發展“十二五 ”規劃發布,提出要攻克感知、傳輸、處理、應用等領域核心關鍵技術并且提出,2015年我國物聯網市場規模將逾5千億元,2020年將達到萬億元級,市場前景廣闊。雖然中國物聯網的核心技術和高端產品與國外差距較大,但是物聯網已經逐漸走入我們的生活,從家用電器到汽車,從傳統產業到新興產業,物聯網的世界離我們越來越近。
2月14日,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了《物聯網“十二五”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規劃期為2011-2015年。據不完全統計,我國2010年物聯網市場規模接近2000億元。工信部預測2015年我國物聯網市場規模將超5千億元,預計未來5年CAGR超過30%。
規模已達兩千億元
雖然,巨大的市場需求將為物聯網帶來難得的發展機遇和廣闊的發展空間。然而不可否認的是,物聯網的發展必然促使物聯網相關產業交融,各產業各司所職、各取所需,最終形成一個強大不機械化的產業鏈,蘊含難以想象的能量。
《規劃》指出,產業發展初具基礎。據不完全統計,我國2010年物聯網市場規模接近2000億元。
目前,我國無線射頻識別RFID產業市場規模超過100億元,傳感器生產和應用市場規模超過900億元,僅微機電系統MEMS傳感器市場規模超過150億元;通信設備制造業建成全球最大、技術先進的公共通信網和互聯網。機器到機器M2M終端數量接近1000萬。
不同行業都在推物聯網,智能家居、車聯網、食品安全、智慧城市,單看都是一個點,無論行業和企業,從不同層次不同緯度,對物聯網有不同的解讀,聯合在一起才能發揮其最大價值,這個角度來看,行業還要融合。
然在融合基礎之上,統一、規范的產業標準成為當務之急。
將成立三個物聯網項目組
通過一定階段的沉淀和總結,物聯網標準研制取得突破。標準一定程度上建立在大規模應用的基礎上,標準是技術的固化,沒有產業規模,脫離產品,標準并無意義。龐大的用戶群體奠定了標準的基礎。
工信部出具方案顯示:做好整體布局和頂層設計,加快構建層次分明的物聯網標準體系框架,明確我國物聯網發展的急需標準和重點標準。
全產業鏈有望打破壟斷
我國已在芯片、通信協議、智能計算等領域開展攻關,超高頻和微波RFID標簽、智能傳感器、嵌入式軟件的研發,二維碼解碼芯片研究均在推動加碼。但是,目前,高端的標準已經被國外企業所壟斷,比如,芯片的標準,操作系統的標準。盡快突破核心關鍵技術,提高高端綜合集成服務能力,形成完善的物聯網技術體系成為重任。
《規劃》指出,重點突破核心技術,拓展規模應用,構建產業體系,為我國物聯網的全面發展并在新一輪國際競爭中占據有利位置奠定堅實基礎。
美國已將物聯網上升為國家創新戰略的重點之一;歐盟制定了促進物聯網發展的14點行動計劃;日、韓也重點部署物聯網產業。發達國家掌握相當一部分傳感器節點核心芯片、嵌入式操作系統、智能計算等核心技術,同時以產業化謀求在未來物聯網的大規模發展及國際競爭中占據有利位置。
電子信息公司股價普漲
物聯網將各產業串聯在一起,在其簇擁之下,形成蘊含能源的全產業大火球,也正是在全產業星星之火的作用之下,火球發揮其前所未有的巨大能量,從而實現價值最大化,而最直接的體現就是提高信息產業增加值占國民生產總值的比重,物聯網產業的發展直接加快了信息化進程。
展前提是云計算的大發展。物聯網發展必須以云計算大環境發展作為一個前提。”
通過物聯網在各個領域的應用,各產業智能化水平的提高,智能工業、農業;智能家居;智能電網等形成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