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和投影同作為視頻輸出端,其命運可以說是息息相關,很多朋友認為電視和投影機是競爭的關系,這不能說是錯的,不過筆者則傾向于兩者之間相輔相成的聯系。與其說投影最終代替電視,不容說電視和投影將共存很長時間。日系電視企業2011爆出重大虧損,最為晚于電視出現的“小兄弟”,投影機產業對于自己的道路怎么走也要精打細算。
日本家電在中國一直有很好的口碑,但是從最近的新聞我們可以得知,即使是綜合實力很強的家電企業都面臨了巨額的虧損。2011財年,全球液晶顯示器龍頭夏普預計凈虧損38億美元,創下夏普百年最大年度虧損,曾獨霸家電業的索尼預計虧損29億美元,而另一巨頭松下凈虧損預計將擴大到102億美元,不僅創松下年度虧損紀錄,也將創下日本制造業企業年度虧損新高。
這些赫赫有名的企業,曾經都有著不可一世的輝煌,但如今卻大有日落西山的趨勢,盡管這一切和資本主義世界的經濟不景氣有莫大的關系,但是在中國這樣強勢增長市場中,這些曾經非常覺有話語權的企業都沒有取得讓人滿意的效果,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這些日本電視企業自身存在的問題,這其中的原因究竟能給投影行業帶來怎么樣的啟示呢?下面筆者就試著分析一下這些啟示。>>
在電視行業,索尼曾經有著非常廣泛的影響力,其優秀的品質在CRT時代給眾多消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正式因為這種優勢,使得索尼在創新意識上放松了警惕。當競爭對手已經開始研究液晶和等離子經書時,索尼則還停留在顯像管技術上,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巨大的失誤。
其實從柯達申請破產也可以得到這樣的啟示,時刻保持創新,才能最終站在不敗的立場之上。這對于競爭日益激勵的投影行業有著很好的警醒作用,盡管現如今投影產品的同質化現象嚴重,但是在技術創新上,所有渴望發展的投影企業,都應時刻注意到最新的發展動向。
3D的發展,新光源的應用,短焦鏡頭的加入,微投芯片的成熟,投影無線化都是近幾年投影產業的新技術,怎么樣更加唯美的整合這些技術,是放在每一個投影企業面前的問題。當然,利用新技術并不是將投影機復雜化,而是推出更加簡單易用,“傻瓜式”的操作,這才是現代人更加需要的體驗方式。
口碑營銷不可忽視
了解一些電視的朋友都知道,等離子并不比也液晶電視效果差,甚至可以說其色彩和動態效果表現還更勝一籌。在眾多的電視企業中,松下對等離子技術的造詣最深,但是聯合索尼等公司一同發展等離子產業,結果導致幾乎所有的電視廠商都不跟進等離子電視發展,而轉向了液晶電視的開發。可以說松下在等離子電視發展上市孤軍作戰,在講求營銷的現代社會大環境下,松下勢必會勢單力孤。
對于投影行業來說,了解的朋友都知道,過去LCD投影曾經占據著優勢,但是作為LCD面板供應企業,在一段時間內愛普生和索尼曾經把面板供應偏重于愛歐美的液晶背投電視市場,從而使得很多原有LCD投影廠商倒戈到DLP陣營之中。眾多的廠商為DLP造勢,宣傳其對比度更好,芯片使用壽命更長等特點,終于使得DLP陣營逐漸趕上了LCD陣營,形成了現如今兩分天下的局面。
從以上的兩個例子我們可以發現,如果營銷做不好,一個非常有潛力的技術可能最終贏得不了市場。相信不僅僅技術如此,對于眾多投影機產品線,營銷無疑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家用投影機的概念還沒深入國人的心中,這方面的營銷還有待于眾多廠商的共同發力。筆者猜測,最近火熱的LED微投如果做不好營銷,也難以得到良好的銷售成果。筆者在這里還想提一下,那就是售后服務對于投影廠商的口碑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韓國和大陸的電視產業之所以逼得日系企業頻頻虧損,一方面是因為其成本優勢得到控制,性價比更高,另一方面也是因為韓國和本土企業都非常重視中國市場。韓國電視的首發經常在中國,而日系企業則多選擇在日本首發,其對應的中國型號甚至出現縮水的情況,韓國電視企業也非常重視渠道建設,而中國電視企業更是具有本土的優勢,在二三線城市渠道更加廣泛。
渠道對于投影機產業非常重要
日本的電視企業不重視中國市場,渠道建設不深入,是導致其現如今困境的原因之一。而投影機行業更是非常注重渠道的市場,幾乎可以說是得渠道者得天下,渠道的優劣直接影響到了投影企業的生存與發展問題。愛普生投影就深諳此道,其公關工作做得好,如今已經問問占據了教育和政府的市場,而明基的優秀的城代模式也是助力其發展為如今投影產業不可忽視的力量。
除了傳統的渠道模式,近幾年興起的電商模式值得投影企業注意。雖然電商目前對投影產業還沒非常巨大的影響,但是怎么樣利用好電商這把雙刃劍,也是每個投影企業應該考慮的問題。>>
集成能力有待提高
作為視頻輸出終端,即使畫面再精美,尺寸再大,當智能風暴襲來的時候,其都會顯得脆弱不堪。傳統電視的式微,LED智能3D電視的強力來襲,基本可以印證這種說法。投影機和電視一樣,都是單一的視頻輸出端,而電視如今已經向智能化靠攏,而投影機更加應該向集成化發展。
系統集成能力有待提高
單一的銷售投影機,在現如今的投影機產業盈利能力有限,即使標的大單,和其他投影企業“刺刀見紅”的拼價格,最終也只能使得自己成為“搬運工”。工程投影機的火爆在這一兩年是有目共睹的,其盈利能力也非常之高,這是因為一般工程投影銷售是靠系統集成商來完成的,而在大的工程里,用戶對一個投影機的價格是不敏感的。
除了工程投影機,家庭影院投影其實也可以走這樣的系統集成道路。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對家庭影院的要求越來越多,越來越高,單一的投影機已滿足不了這種需求了。建立一個專業的類似于“指導中心”這樣的機構,給眾多的家庭用戶提供專業的搭配指導,也是可以考慮的一個方面。>>
價格戰只能同歸于盡
在電視行業里,韓國和中國的企業大打價格戰,這已經給眾多日系企業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而韓國和中國的企業占有的量上去了,但是利潤是否能一直保持下去還非常不好說。可以預見,如果韓國企業和中國企業大打價格戰,最終只能大家都以失敗告終,最終誰也賺不到錢。
投影行業在新世紀初期的利潤空間巨大,眾多的廠商都想進入撈一筆金,但是隨著廠商越來越多,價格競爭越來越激勵,往日一臺投影機賺幾千的情況已經一去不復返了。現如今一臺XGA級別的商務機,已經降價都3000元左右,如果在這樣下去,投影行業的利潤只能越來越稀薄。
差異化,注重客戶的需求,或許這才是投影機應該走下去的道路。根據不同的用戶需求,推出更多的專用機型,微投的出現與成熟,可以說是投影產業的喜事,好好開發微投,或許投影產業的“餅”才能越做越大,最終大家才能逐一喜笑顏開。一味的打價格戰,最終大家只能“同歸于盡”。
全文總結:電視和投影關系密切,眾多日系電視產業的虧損或者給投影機的從業人員一種警醒與啟示。如今的投影行業,160多萬的銷售量,幾十家的企業在競爭,形式不可為之好。相比于電視產業三大陣營的競爭,有過之而無不及,眾多廠商的進進出出也成為了常態。
雖然如此,投影產業還是被廣泛的看好的,筆者結合日系電視的式微原因,試著從技術,渠道,宣傳和競爭幾個方面談了一下現如今的投影產業,當然,筆者淺陋,還請各位讀者多多發表自己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