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快速擴充電子書數量以養成用戶電子書閱讀習慣,當當網近日變陣調整,將電子書與紙質書采購部門合并,原本單線作戰的兩條進貨渠道實行捆綁采購。出版社方面認為,捆綁采購與其采購模式不匹配,可能會造成出版社內部利益博弈。
捆綁采購奪上游資源
近日據當當網內部人士透露,目前電子書數量雖已達10萬,但仍與60萬種的紙質書有相當大差距。同時,記者發現,即使在有限的電子書種類里也鮮有紙質暢銷書籍的電子版本。有電子書消費者告訴記者,“由于很難在電商平臺上找到暢銷書,消費者的選擇空間很小,想花錢也沒書可買,如果我喜歡的圖書有電子書版本,我很愿意為它買單”。
因電子書在數量上的劣勢,可能會延緩消費者電子書購買習慣的養成。針對此現狀當當網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們把紙質書和電子書部門在采購、營銷、運營方面進行資源整合,目前電子書部門并入到紙質書部門,KPI統一到紙質書采購部門。目前我們已與全國300多家出版社展開合作,比剛上線時新增了100多家”。
對此,易觀國際分析師孫培麟坦言,此舉可使原左右互搏的兩種進貨渠道互相借力,同時幫助當當電子書業務借勢紙質書在上游內容上的優勢。
事實上,在當當初涉電子書市場之時,分析人士即指出,其在電子書領域面臨的壓力并不是來自于上游內容方,而是內部電子圖書部門與傳統紙質書部門之間的磨合。
對于當當網的捆綁式采購,出版社方面人士透露,“雖然電商平臺的采購方式發生改變,但是我們不會因此給予他們太多的折扣”。
出版社惜售左右格局
雖然電商平臺試圖借采購方式的轉變,將更多的電子圖書呈現給用戶,然而出版社方面卻并不買賬。
業內人士稱,盡管國家相關部門力推數字出版物與電商平臺的合作,然而內容方對于電子書市場的前景并無十足把握,出版社對電子書始終持有保守的觀望態度,希望待用戶習慣養成后再大舉進入市場。
“出版社方面需要認識到的是,作為上游內容提供方如果始終惜售資源,終會使電商平臺在內容爭取上所做的努力變成無用功。”分析人士如是說。
事實上,據知情人士透露,出版社的隱憂來自于內部利益分配。記者了解到,由于電子書市場在國內尚屬于新生事物,出版社對于電子版權的重視程度也不高,以至于圖書的紙質版權與電子版權在出版社方面并非屬于同一個部門。同時出版社人士也告訴記者,目前絕大多數出版社在與電商平臺采購對接上,是分設紙質書采購和電子書采購的。電商平臺的變陣可能會造成內部的利益博弈。
對于電商平臺和出版社的現狀,孫培麟表示,“當當網作為第一個吃螃蟹者,所做的努力哪怕只是試錯,也必將對電子書行業的培養和推動起到積極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