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是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具有重要推動作用。近日,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十二五”物聯網發展規劃》,《規劃》出臺對物聯網產業鏈發展具有哪些意義?該政策所釋放出來的信息對刺激并帶動產業應用創新有何促進作用?中國物聯網產業協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柏斯維為大家一一詳解。
柏斯維認為,《規劃》明確提出了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目標。物聯網是新一代信息技術,也是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的主力。要實現把“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達到8%左右”,并“提高戰略新興增加值占國民生產總值的8%”的目標,就要大力發展物聯網產業,讓新一代信息技術促進工業化的發展,促進戰略性新興產業躍上新臺階。
柏斯維指出,《規劃》的出臺可以說是意義非凡,這是從行業管理部門對物聯網行業以及地方政府在產業發展方面給予的最專業、最權威的指導。在物聯網產業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這個《規劃》更具體、更務實描述了物聯網產業發展的方向目標,并明確重點發展的行業和領域,如:智能工業、智能農業、智能物流、智能交通、智能電網、智能環保、智能安防、智能醫療、智能家居等九大領域。特別是把物聯網作為新一代信息技術,帶動傳統行業的智能化應用為特點,強調了信息化推動工業化發展,提高信息化增加值在國民經濟總值中所占比重的重要措施。這個《規劃》是貫徹落實國家加快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部署的綱領性文件。
對于《規劃》中提出的“十二五”期間,要初步完成產業體系構建,形成較為完善的物聯網產業鏈,培育和發展10個產業聚集區,100家以上骨干企業。柏斯維認為,在未來幾年內,實現這個目標難度不是很大。《規劃》中明確強調了建立10個產業聚集區是依托東、中、西部現有的國家級產業園區或產業基地,按照產業關聯度和區域特征,重點培育10個以上區域成為物聯網綜合產業聚集區或物聯網特色產業聚集區。這就規范了個別地區利用發展物聯網為名,過度開發土地建園區的傾向。
《規劃》出臺以后,各省市發展物聯網的積極性都很高。柏斯維指出,但我們同時要看到,各省市物聯網方案、規劃出臺,大同小異缺乏特色,這是一個弊端,應集中力量突破關鍵城市,根據每個地區的優勢,規劃出一個清晰的商業模式,才能避免盲目投入,更好地發展物聯網。
現在全國各地都將物聯網產業發展作為重點,出臺了相應的發展規劃和行動計劃,許多行業部門也將物聯網應用作為推動本行業發展的重點工作加以支持力度,不過應用層面還需突破口。
《規劃》指出,將面向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戰略需求,以重點行業和重點領域的先導應用為引領,注重自主技術和產品的應用,開展應用模式的創新。其重點是支持物聯網在工業、農業和流通業等領域的應用示范。開展面向基礎設施和安全保障領域的應用示范。重點支持交通、電力、環保等領域的物聯網應用示范工程,并開展面向社會管理和民生服務領域的應用示范。重點支持公共安全、醫療衛生、智能家居等領域的物聯網應用示范工程。發揮物聯網技術優勢,提升人民生活質量和社會公共管理水平,推動面向民生服務領域的應用創新。物聯網其實和互聯網一樣,都是一個單一的基礎架構,創新應用才是提升用戶對物聯網業務感知的關鍵。目前,行業應用是物聯網應用的熱點,也是物聯網從概念真正走向市場的重要環節,但特色應用、民生應用不足成為一大制約因素。
物聯網是信息與專業技術結合的產物,因此信息的安全成了保護的重點。不同行業的物聯網信息有自己的特點,所采取的對策也不盡相同。《規劃》中也指出,為解決物聯網業信息安全方面存在隱患等問題,將在今后五年建立第三方參與的信息安全預警和管理機制。重視物聯網信息安全,加強控制系統與安全保護工作,不僅保證國家基礎設施安全,同時也促進物聯網產業健康發展。
缺乏核心技術是隱憂
物聯網作為新興產業,擁有著廣闊發展前景,市場發展迅速,產業規模在近幾年呈現高百分比的復合式增長,并將遠遠超過計算機、互聯網、移動通信等市場,市場前景一片光明。從產業鏈看,上游(器件、部件,尤其是傳感器芯片)、中游(設備提供、系統集成)、下游(應用、運營)將依次發展,力爭在物聯網市場分得一杯羹。
但目前我國物聯網產業還是處于起步階段,尚未形成統一的技術標準,各個企業都有自己的一套規范,整個物聯網產業相對封閉,且孤島效應嚴重阻礙產業良性發展,因此難以形成有規模的商用。此外,產業鏈中核心技術還比較落后。例如傳感器,不僅成本過高,而且附加值低、人才培養跟不上、行業分散凌亂,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約了物聯網的發展。
在物聯網產業中,最重要的就是掌握核心技術。就目前來看,我國在這一方面還落后于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物聯網產業現階段關鍵是要把技術與應用結合起來。有了技術與應用相結合的產品,物聯網才有穩定的基礎。在未來的日子里,各大物聯網企業應選擇適當的領域、合適的切入點,促產業發展加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