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日本媒體近期報道,受日元升值、泰國洪水、歐債危機的影響,日本國內出口產業利潤大幅下降,2011年4~12月的數據顯示,上市企業的利潤前期同比減少了21%。以大型電子廠商為主的日本出口型企業深陷困境。
日本企業面臨“無數重苦”
人們經常用“六重苦”來形容日本產業界的困境。
“六重苦”大致可歸納為:“日元升值”、“高額法人稅”、“電費上漲與供電不穩定”、“嚴格的減排限制”、“貿易自由化進展緩慢”、“嚴格的勞動法規(小時工也得上保險等)”。
雖然這些是日本企業“苦不堪言”的主要因素,但讓日本企業深感不適的“苦”實際上并不止這六個。
例如,產業空洞化問題。假設客戶都跑到國外,即便還可以在日本接受訂單,但是,詳細商談、交貨與檢驗等卻不得不在中國或越南等產業轉移后的地區進行。這種情形,將給企業造成極大的負擔(員工出差的時間與費用成本),中小零部件廠商尤其如此。
其次是“自然災害”。日本首都東京發生大地震的概率公布之后,備受大家關注。同時,據說日本富士山周邊的火山也變得非常活躍。
“政治不安”影響也很大。過去7年,日本接連換了7任首相,而且這幾任首相大多沒有明確的愿景、沒能發揮領導力。政治的混亂無疑也會對企業業績造成較大影響。
“人口老齡化”也是日本社會無法回避的一個問題,它將直接帶來“市場需求減退”。此外,人口老齡化也是因退休金與醫療費等增加而造成“財政預算不足”的原因。
只是隨便列舉,就有這么多重“苦”。根據行業差異,不同行業還會有其他的“苦”。如果一個一個描述出來的話,那豈止是“六重苦”,而是“無數重苦”。
面對困境索尼換帥
回到“日本電子巨頭業績低迷”這個話題,這是二戰之后日本大型制造業面臨的最大困境。索尼宣布2011年4~12月虧損擴大至2200億日元;2月3日松下宣布2011年4~12月達到空前的7800億日元虧損。
兩家公司的業績都自2008年開始迅速下滑。按理說,企業凈利潤為負數時,應該放出經營上的“膿水”,實現V字復蘇。但事實并非如此。因而,高層欠缺領導力可說是致使狀況不斷惡化的原因之一。
2月1日索尼發表聲明稱,原副總經理平井一夫任首席執行官(CEO),辭退原董事長兼CEO霍華德·斯金格。平井一夫的經營能力還是未知數,但從他的經歷來看,讓人多少有些懷疑。平井一夫一直在索尼計算機娛樂公司工作,也就是說,他是一個“搞軟件”的人。
如今,索尼所面臨的是該公司的看家產品“硬件”銷售不見起色。硬件出了問題,卻找了一個搞軟件的CEO,這樣能扭轉局面嗎?
日立還能支撐多久?
陷于困境的電子巨頭中,日立是“幾乎唯一”實現盈利的。2月2日公布的2011年4~12月財務結算顯示,日立純利潤為852億日元。
日立的數字媒體與消費電子產品所帶來的利潤要么是負數,要么是水平極低。也就是說,日立利潤的大部分來源于數字媒體與消費電子產品之外。
盡管鶴立雞群,在日本電子巨頭中保持盈利,但日立也惶恐不安。首先,“純利潤852億日元”,但實際上與上一年同期相比減少了61%。還有,日本大企業中通常由管理“業績較好業務”的人來升任集團高層。這樣一來,高層領導無疑會偏袒自己以往管理的業務,容易目光短淺而忽視其他業務。
由此帶來的弊病是,即便在短期內能夠保持較好形勢,但不能推出某些長遠決策。決策不果斷,形勢較好的業務增長必然也會放緩,于是整體上都會受影響。索尼、松下都是如此,如今業績下滑的大多日本大企業均屬于這一類型。日立似乎也無法保證不會這樣。
NEC裁員1萬
日本電子巨頭NEC的情況比索尼和松下還嚴峻。該公司在1月26日宣布進行結構調整,預計在國內外共裁員1萬人。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受到日元升值、泰國洪水、歐債危機等的影響,業績預計難以復蘇,只有寄希望于降低成本實現盈利。
“全球裁員1萬人”的消息受到了日本和全世界的關注,紛紛將其視作“NEC危機”。美國評級機構標準普爾公司將NEC的長期評級從“BBB”下調一檔至“BBB-”。如果再下調一檔至“垃圾級”,NEC屆時甚至連員工退休基金和社會保障基金都難以保障。NEC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除了裁員之外別無選擇。
紅線表示凈利潤,可以看出2009財年NEC實現了V字復蘇。但從數據來看,只是減少一些虧損而已,2006財年以來NEC幾乎沒有實現過正利潤。營業額在2006財年達到4.5萬億日元之后,逐年下降,2011財年為3萬億日元左右。
NEC的業績惡化當然也會反映到了其股價走勢上。2000年,NEC股價為3300日元左右,但2012年2月3日變為152日元,蒸發的只剩1/20。公司年營業額達3萬億日元,而市值僅3959億日元,在資本市場上隨時面臨被并購的風險。這樣的局面,讓日本企業擔憂中國、印度、俄羅斯等新興國家的企業趁虛而入,趕超它們。對于新興國家的企業來說,NEC擁有的品牌與技術依然有吸引力。如果NEC難以用一己之力復蘇,該公司的較好業務將會變成并購對象。可那樣一來,“NEC”品牌標識中的“N(=NippON,日本)”將會消失,或被“C(=China,中國)”、“I(=India,印度)”、“R(=Russia,俄羅斯)”等字母所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