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通iPhone大賣的時候,許多電信用戶已經按捺不住了。對于電信版iPhone的需求也越來越強烈。如今經過中國電信不斷的努力與蘋果溝通。電信版iPhone 4S終于和我們見面了,其實作為媒體,這種iPhone 4S聯通版與電信版的對比是必修選題了。但是根據筆者的觀察,最大的區別其實就是運營商的服務。
筆者搜集了幾個問題,針對相應的問題我們在逐一與聯通版做對比。
1、合約套餐哪個更劃算?
2、低資費套餐如何?
3、合約機會機卡綁定(聯通叫機卡比對)?
4、有裸機銷售?
5、合約機必須是新號?
6、電信版能否使用移動、聯通卡?
7、拍照想過如何?
8、外觀差別?
這8方面的問題上來看都是網友比較關注的內容,這些問題在電信版iPhone 4S現在上市后也明了化了。筆者也是借機對其內容做一個總結。如果感興趣我們來從第一點一步一步往下看。
一、合約套餐哪個更劃算?
在合約套餐上,我們還是用表兒的形式來進行對比。筆者歸攏了兩個運營商相對應的套餐,并都以比較熱銷的16GB機器為例子。套餐的種類繁多,理論上要根據個人的實際需求做出選擇,但是多數人還是不知道自己到底選擇哪個套餐更加劃算。電信在套餐基本上與聯通分類相差不多,不過套餐內容要稍多一些。
iPhone一般一年就會出新款機型,相信一年期的套餐對于一般消費者來說也是比較關注的套餐種類。我們同樣就比較熱門的16GB機型一年套餐來舉例計算。從表中來看。電信套餐69、89和129三個套餐均只要5780元。但是就套餐內容來看,通話時間及包月流量上都要比聯通少一些。而電信版129套餐及159套餐,總價上要比聯通便宜100元左右,而流量上至少多了100MB,對于iphone 4S的用戶來說都是要體驗無障礙的3G網絡。這樣來看對于經常上網的朋友還是推薦使用電信版129及159套餐。而聯通聯通186套餐短信條數相較于電信同級套餐翻倍,還是比較劃算的。
總價上電信還是比較照顧低端套餐,在低價套餐上總價有將近100元的優勢。高價套餐上,電信版套餐上流量占有明顯優勢。但是短信條數是個弱項。可能是運營商對用戶使用定位的不同產生的差異。
二、低資費套餐低資費套餐如何?
電信版低價套餐上我們看一下通過表格我們能比較出聯通、電信iPhone 4S在百元以內套餐的對比上。低價套餐上電信出現了49元套餐,不過49元套餐不支持一年的期限,是從兩年開始的。而69元套餐開始才可以支持一年的合約計劃。
通過表格我們能夠發現。對于低價套餐,兩個運營商的側重不同,電信在套餐中更多的是網絡流量,聯通更側重于短信。筆者個人認為對于iPhone這個產品來說電信做的更好一些,iPhone主要的就是高速的上網體驗。如果由于流量不夠而畏首畏尾就顯得有些不盡人意了。
三、合約機會機卡綁定(聯通叫機卡比對)?
我們知道聯通的合約機是機卡綁定的,也就是聯通所說的機卡比對。這也是后來讓中國強大的黃牛黨給逼成這樣的。但是電信版iPhone并沒有進行機卡綁定。雖說這樣還是方便了某些用戶的特殊需求,雖說CDMA網絡空中加密技術和OTA都要比GSM好很多,不過這也足夠體現出電信的人品比聯通比較有優勢了。
四、有裸機銷售么?
這個問題筆者覺得沒有什么好說的,主要是看論壇當中很多網友在問。就作為一點來進行回答,答案當然是肯定的,iPhone 4S在北美銷售的時候就有電信跟聯通版本。蘋果難道會嫌賣的多少賺點錢?再說了,難道電信會強大到制約蘋果在大陸販賣裸機?答案當然是有了。并且裸機價格沒有可比性同樣為4999。
電信版iPhone 4S
五、合約機必須是新號?
這一點上,筆者也打電話咨詢過電信客服。聯通和電信回答是相同的,預存話費送手機是必須辦理新號的。而買手機送話費是可以使用原號的。所以如果你的參加的活動還沒有到期,你就準備換一個新號吧。
六、電信版能否使用移動、聯通卡?
各家已經出了相關的內容,非常遺憾的是不能支持的。電信版按說是可以支持WCDMA與GSM網絡的,不過只有子啊國外才可以,提前要向中國電信申請。
插入其他SIM卡后提示
七、如何?
無論是聯通版、電信版硬件上依舊還是iPhone 4S。攝像頭也沒有變化,對拍照效果并無影響。我們還是來欣賞一下樣張吧。
電信版iPhone 4S微距拍攝樣張
八、外觀有何差別?
從產品上看不出什么差別。不管是包裝還是機身是看不出什么區別的。唯一的區別就在機身背面電信版多出了CDMA2000數字移動電話機的標識。在配件上,聯通與移動版都另外贈送了microUSB轉接頭。轉街頭做工也是非常不錯的。數據線直接解放出來可以走到哪都可以隨時充電了。
總結:感謝大家能耐下心來看下來這篇評測。其實要挑這兩個不同運營商的同一款機型的不同,確實有些為難小編我了。整片文章總結下來,最大的不同就是定制的運營商政策的不同了。聯通一直處于官方iPhone壟斷的地位,一些列不合理的政策包括話費套餐我們消費者也只能默默的接受了。現在電信iPhone的出現確實打破了這種環境,機卡又分離了、套餐也更便宜了。都是對于我們消費者來說愿意看到的,最終實惠的也是我們消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