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2日晚間,廣東省政府網站全文公布《廣東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十二五”規劃》,合計共有148個新興產業項目將建成,總投資達3885.88億元。其中,省財政在“十二五”期間,將集中投入220億元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
根據規劃,到2015年,高端新型電子信息、新能源汽車、LED三大產業率先突破,生物、高端裝備制造、節能環保、新能源和新材料等產業將初具規模,全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總產值突破2.5萬億元,增加值占生產總值比重達到10%左右,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顯著增強;在主要領域突破掌握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關鍵技術和標準,自主創新能力和產業技術水平顯著提升;形成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大企業和創新力強的中小企業,企業實力顯著增強;形成3-5個產業鏈較完整、配套體系較完善、產值超千億元的新興產業集群,產業體系進一步完善。
“一軸兩帶”輻射全省
根據產業空間布局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結合區域產業發展階段特征,廣東將規劃建設出廣深研發創新軸、珠三角主體產業帶、東西北特色產業帶,即“一軸兩帶”的空間發展布局。依托廣州和深圳兩個國家創新型城市構建“廣佛創新圈”和“深港創新圈”,形成研發創新軸上的兩個核心,以及東莞、佛山創新后臺服務基地,整合國內外創新資源,以新技術帶動形成新興先導產業,形成輻射帶動全省的“創新源”和“動力源”,推動廣東成為全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重要策源地。
依托廣佛肇、深莞惠和珠中江三大經濟圈,構建高端化、自主化、集成化主體產業區,集約集聚發展新興主導產業,形成新的經濟增長極,推動我省建設成為全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示范區和高端產業集聚地。
依托東西北地區廣闊的腹地以及東西兩翼綿延的海岸線,發揮自然資源和區位條件優勢,重點發展資源稟賦型和區位指向型新興特色產業,形成特色產業帶,為先導產業和主體產業發展提供配套服務和后臺支撐,實現全省戰略性新興產業協調發展。
省財政220億政策扶持
“十二五”期間,省財政集中投入220億元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采取貸款貼息、擔保貼息、無償補助、以獎代補、股權投資、債權投資等多種支持方式,加強財政資金與金融資本結合,對技術研發、產業化、平臺建設、重大項目、知識產權、產業集群、市場培育等環節進行全面支持。鼓勵有條件的地級以上市設立相應的財政專項資金。積極爭取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專項資金支持。全面落實企業研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高新技術企業所得稅優惠、進口設備減免稅、軟件與集成電路產業增值稅減免等國家促進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稅收優惠政策。
省財政設立省戰略性新興產業創業風險投資資金,支持省粵科風險投資集團做大做強。設立省戰略性新興產業創業投資引導基金,引導和支持社會資金進入創業投資領域。鼓勵發展天使投資、創業投資,支持產業投資基金、創業投資基金發展壯大。爭取國家支持實施新興產業創投計劃。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在中小企業板、創業板上市融資或發行企業債券、公司債券、短期融資融券和中期票據,支持中小企業發行集合債券、集合票據。引導金融機構建立適應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特點的信貸管理、信用評級和貸款評審制度,推進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產業鏈融資等金融產品創新。加強南方聯合產權交易中心和華南技術產權交易市場建設,穩步推進區域性中小企業產權交易市場試點。
鼓勵重大建設項目優先采用國產新興設備和產品。對戰略性新興產業重大建設項目用地優先予以保障,在土地利用年度計劃指標中予以落實。對符合條件的創新藥物優先列入基本醫療保險和工傷保險藥品目錄。
重點打造高端新型電子信息產業
重點建設深圳高世代液晶平板顯示產業基地,以及廣州、深圳、佛山、惠州、中山液晶電視模組及整機產業基地,形成珠三角東岸(深圳―惠州)和西岸(廣州―佛山)兩大平板顯示產業群。以省市共建廣東OLED產業示范基地為重點,打造廣州、佛山、東莞、汕尾等OLED顯示產業基地。以廣州、深圳、汕尾為重點,布局發展電子紙、激光等新型顯示產業基地。加快珠三角地區無線寬帶城市群建設,形成以廣州、深圳為中心,珠海、中山、惠州為配套,輻射帶動全省的珠三角國家新一代通信產業聚集區。
以廣州、深圳為軸心,建立傳感網、RFID、嵌入式技術應用產業基地。建設珠三角國家級物聯網試點示范區。以廣州、深圳、東莞、佛山、珠海、惠州為重點,建設和發展云計算中心和服務平臺。在珠三角地區以及云浮等符合條件的區域加快推進“三網融合”試點。在廣州和佛山南海等地,依托衛星導航和衛星綜合應用等重大產業基地,形成衛星導航產業聚集。
發展壯大廣州、深圳、珠海三大軟件產業集群和集成電路產業集群,打造廣州、深圳軟件名城,重點建設國家軟件產業基地、軟件出口基地、集成電路設計產業化基地和國家數字家庭產業應用示范基地。在廣州、佛山、中山、云浮等地加快推進數字家庭試點工程建設,并向全省推廣。重點建設廣州和深圳消費電子、東莞家用視聽設備、惠州新型數字視聽產品、中山音響產品等技術研發和高端制造基地。
重點發展和建設以深圳為中心的通信元器件生產基地,以肇慶、粵東地區為中心的新型電子元器件基地。重點發展和建設廣州半導體和集成電路專用設備、深圳市半導體封測設備和電子通用設備、肇慶市新型電子元器件專用設備、電子整機裝聯設備和新型顯示器件檢測設備等基地,支持汕頭市建設以承接珠三角和臺灣地區轉移的電子電路工業基地。
集聚式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
建設一批新能源汽車整車生產項目,支持深圳市建設國內領先的電動汽車研發與產業化基地,廣州市建設國家新能源汽車產業基地,珠海、佛山、中山、梅州市建設廣東省新能源汽車產業基地,形成“二大四新”整車生產格局。圍繞整車生產項目發展上游關鍵零部件配套產業,積極打造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推進深圳、珠海、惠州、東莞等地建設鋰離子動力電池生產基地,推進中山市建設電機驅動產業基地,支持深莞惠、廣佛地區發展電控以及電動空調、電動助力轉向、電動助力制動等電動化附件產業,打造珠江口岸新能源汽車關鍵零部件產業帶。鼓勵江門、肇慶等地以及環珠江三角洲地區引導當地優勢產業向新能源汽車延伸,發展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結構件、元器件、材料等相關配套產業,形成環珠三角新能源汽車配套產業帶。
促進LED產業轉型升級
支持廣州、深圳等地圍繞LED設計創意、服務外包等新型業態,發展產業價值鏈高端環節。發揮深圳國家半導體照明產業基地的輻射帶動作用和產業優勢,推進佛山、惠州、東莞、中山、江門等地圍繞LED外延芯片、封裝應用等領域發展LED制造產業基地。利用佛山照明產業的制造優勢和中山“國際燈都”的市場優勢,加速LED技術向傳統照明領域滲透,促進傳統照明產業集聚區的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同時,發揮惠州等地的產業優勢,加速LED技術向汽車、顯示、家電、電子消費品的滲透,擴大在散熱、光學以及驅動電路等LED配套產業方面的競爭優勢,延伸LED產業鏈。
構建生物產業高地
構建以廣州和深圳國家生物產業基地為核心的生物產業高地。加強中山國家健康科技產業基地、珠海三灶生物醫藥產業園、佛山生物醫藥科技園等園區建設,打造優勢產業集聚區。重點推進華南新藥創制中心、廣州國際生物島重大創新平臺建設。支持東西北地區充分發揮當地資源優勢發展特色生物醫藥產業,促進形成全省生物醫藥產業特色突出、優勢互補的良好發展格局。湛江、陽江、茂名等地爭取發展成為廣東省南藥重要生產基地。云浮建設規模位居全國前列的動物保健疫苗研發生產基地。肇慶重點建設生物醫藥、動物疫苗研發和產業化基地。韶關發展成為廣東重要的現代中藥和生物醫藥產業基地。河源著力培育中醫藥制劑和生物抗癌藥物產業基地。揭陽加快形成以中藥飲片、保健品為主導產品的生物醫藥產業基地。汕頭加快發展海洋生物醫藥和新型醫療器械產業。廣州重點加強海洋生物技術研究與開發。深圳積極發展海洋醫藥產業。粵東地區重點推進海洋生物技術、海洋育種及養殖技術產業化。粵西重點發展海洋藥物,推進海洋育種及養殖技術產業化。
發展高端裝備制造業
加快推進西部沿海、中部和東部沿海三大航空產業發展集聚區建設。西部沿海航空產業發展集聚區以珠海航空產業園為中心,經陽江延伸到湛江,主要打造集通用飛機設計、制造、機載配套和營運服務一體化發展的航空產業鏈,配套發展展覽、維修、培訓、保障服務、運營等服務業。中部航空產業發展集聚區以廣州新白云國際機場為中心,東接東莞,西聯佛山,主要建設航空物流產業園區,配套發展航空零部件加工、機載電子、航空材料和航空裝備制造等產業。東部沿海航空產業發展集聚區以深圳寶安機場為核心,經揭陽聯接汕頭,重點發展航空電子制造和航空物流,擇機建設深圳寶安機場和揭陽潮汕機場空港經濟園區和保稅加工區。
以江門、廣州花都和番禺三大車輛修造基地為依托,培育形成珠三角軌道交通裝備產業基地,推進廣東軌道交通產業園建設。
重點推進廣州龍穴造船基地、廣州大崗船用中低速柴油機生產基地、珠海深水海洋工程裝備制造基地、中山廣船國際海洋工程及船舶制造基地建設,打造珠江口沿海現代化大型船舶制造基地和海洋工程裝備制造基地。
廣州、佛山等地重點發展數控機床、精密加工設備等智能制造裝備。廣州、江門等有條件的地區發展高端農業機械裝備。
積極發展節能環保產業
以韶鋼等鋼鐵企業為重點,大力推進鋼鐵工業節能。東莞、佛山、深圳等地大力推行節能電機。加快珠海、佛山、中山、湛江節能家電研發中心和生產基地建設。廣州、佛山、珠海大力發展先進空調技術產業。大力推進深圳、佛山、粵東等地節能建筑材料產業化基地建設。加快深圳高新材料研發基地和佛山節能建筑材料生產基地建設。廣州、東莞等地發展節能玻璃產業集群。
積極發展以先進垃圾清潔焚燒發電技術為核心的垃圾清潔焚燒設備。加快建設廣州、深圳水污染控制技術研發服務基地,以廣州、佛山、中山的水處理設備制造為中心,打造成為珠江西岸水處理設備制造基地。加快建設以惠州為中心的深莞惠電子電器廢物綜合利用基地、佛山—潮州陶瓷廢料資源回收利用項目、肇慶亞洲金屬資源再生工業基地、肇慶華南再生資源基地、佛山―肇慶廢舊材料綜合利用基地、韶關有色金屬循環經濟產業基地和危險廢物處理處置基地、清遠有色金屬再生產業基地。建設廣州、深圳環境監測技術、產品研發和售后服務基地。建設東莞、佛山、中山、惠州、河源等環境監測產品生產基地。建成以循環經濟工業園(產業基地)等為先導的園區清潔生產示范區。建設廣佛肇清潔生產共性技術研發與設備產業基地。
促進核電、光伏、風電等新能源產業發展
依托核電站建設和重點優勢企業,采取與國內外核電關鍵設備和核島輔助設備制造企業合作的模式,推動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核電裝備制造產業集群。重點建設南沙核電設備成套制造供應基地,進一步將汽輪機、發電機總裝以及尚待擴產或難于內陸運輸的設備、部件制造等聚集到南沙基地發展。建設江門臺山清潔能源(核電)裝備產業園,積極爭取核電站輔助設備和部件制造落戶園區,形成集聚發展優勢。建設深圳新能源(核電)產業基地,提升核電技術研發和高端服務業。支持有一定產業基礎的地區發展核電裝備制造業配套產業,完善全省核電裝備產業鏈。
以深圳、佛山、東莞、河源四大基地為中心,輻射中山、珠海、江門、揭陽及全省各地,推動太陽能光伏相關產業相互促進、集聚發展,形成全省各地各具特色、優勢互補、協同發展的一體化產業格局。大力支持東莞光伏晶體硅電池及非晶硅薄膜太陽能電池生產設備、深圳太陽能薄膜電池、佛山三水光伏電池、河源薄膜太陽能電池、汕頭雙玻璃光伏建筑一體化組件、肇慶太陽能光伏材料開發光伏應用示范、深圳拓日工業園、珠海光伏建筑一體化示范基地、佛山南海“風光發電與綠色照明”示范區等重大項目建設。以東莞五星太陽能、深圳拓日公司等骨干企業為核心,布局發展太陽能光熱產業。
培育和扶持骨干企業建設成為國內外一流的風電設備制造企業,以兆瓦級風機、關鍵零部件和風光互補小型風機為重點,建設一批特色產業基地。建設中山風電整機和部件產業基地,支持佛山、廣州市發展小型風機和風光互補系統,在深圳、東莞市形成風電產業電子電器控制系統配套區,以整機帶動零部件和配套產業,逐步在珠三角形成以兆瓦級風電機組研制為重點、相關配套產業集聚發展的風電裝備制造產業帶。在風力資源豐富的沿海地區,規劃發展海上風電場,布局建設1-2個海上風電場示范基地。
建設各具特色的新材料產業基地
廣州以新材料國家高技術產業基地為核心,發展優勢特色新材料產業,重點建設新材料創新平臺、改性塑料生產基地和碳纖維生產基地,形成國家級新材料產業重要基地。深圳加快建設電子信息材料、納米材料、二次電池材料、超材料(新型特種功能材料)產業基地。珠海重點發展有機高分子材料、電子化學品、二次電池材料產業基地。汕頭重點發展新型鋯材料、高端鋯產品,特種玻璃、超凈高純電子化學品、云母新材料等產業。佛山依托國家火炬計劃佛山新材料產業基地,重點建設高端金屬結構材料、新型無機非金屬材料、先進高分子材料和高性能復合材料產業基地。韶關重點建設先進金屬材料、高性能稀土材料、特種功能涂料、環境友好材料產業基地。河源重點建設稀土發光、硬質合金及新型特種功能材料產業基地。惠州重點建設新型顯示材料、二次電池材料、稀土金屬材料、石油化工精細化學品產業基地。東莞重點建設電子基材研究生產基地和半導體照明材料、太陽能光伏材料、二次電池材料產業基地。中山重點建設新型電子材料、特種功能涂料、環境友好材料產業基地。江門重點建設紡織化纖、新能源材料、磁性材料產業基地。茂名重點發展石化新材料產業基地。肇慶重點建設高純稀土、電子功能材料、稀土金屬功能材料產業基地。清遠重點建設光電子材料、高純度稀土材料以及輕質高強度結構型材產業基地。云浮重點建設納米級粉體材料、精細化工新材料產業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