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手機市場剛剛突破10億部大關,這一數據超過了歐洲的總量,是北美市場的三倍。然而,靚麗的數字背后卻是中國的手機普及率不及全球平均水平。龐大且仍在快速上升的手機用戶數量,提供了一個商機遍地的市場。但2G用戶比例較高,整體服務水平不高的現狀也給中國的手機通信行業發展帶來巨大的挑戰。
國內手機普及率不及全球平均水平
據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報道,家國內知名市場研究公司的數據顯示,中國手機用戶日期突破10億大關。從2007年的5億成長到2012年的10億,MIIT(Ministry of Industry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的統計數據說明,短短5年的時間,中國手機增量翻了一倍。
工信部最新發布的統計公報也顯示,截至2011年底,我國手機普及率已經達到73.6部/百人,這一數據較2010年同比提高了9.2部。通信業知名觀察家項立剛認為,10億,是一個標志性的數字。10億用戶數,就意味著差不多是北美的三倍,超過了整個歐洲的用戶。
但論手機普及率,中國的手機市場就要稍遜一籌了。以中國的總人口13億計算,中國的手機普及率僅在77%左右,而根據市場研究公司Gartner和美國普查統計局(Census Bureau)的統計數據,目前全球將近有80%的人擁有手機。
在美國,人們使用的手機數量已超過了美國人口的總數,這一差值大約為1000萬。而在阿聯酋,手機數量與人口數量之比約為2:1。根據聯合國的統計數據,在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地區,擁有手機的人比家里通電的人多;擁有手機的人比家里裝有馬桶的人多。因此,盡管手機用戶達到10億,中國手機市場依然有上升的空間。
值得一提的是,數量并不等于質量。資費、服務等被消費者和媒體口誅筆伐多年的問題并未得到根本的解決。
通信市場發展結構性不均衡
數字是可喜的、驕人的,但數字背后的事情更值得我們去深思。手機保有量最大,不代表人們對手機的使用程度高,不代表中國手機通信市場的行業發展水平高。就好像如果按照“中國制造”排名全球第一,但實際上專利、盈利、品牌等等背后的價值都是和“中國”不相干的。
因為早在八年前,中國手機用戶規模就已登上全球第一寶座,業界專家在這一數據發布后更加關注數字背后的“結構”問題。比如,國內手機市場嚴重的兩極分化現象就不容忽視。
通信業知名觀察家項立剛認為,盡管高端人群的使用粘性及感受已經和全世界最先進的水平不相上下,但大多數的普通消費者仍在使用低端機型。他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我們剛才所說的10億數字,支撐起來的是什么,是大量的普通消費者,他們目前對于手機的使用,主要還是打電話、發短信,用低端的功能機,我想對于這個產業來說,要讓以后越來越多的手機智能化起來,能力被更多地開發出來,這是歷史的重任了。”
Enfodesk易觀智庫分析認為,從手機普及程度的趨勢來看,移動電話用戶的增長將逐漸減緩,預計2012年將達11億1千萬。但智能手機的普及以及移動互聯網應用對于數據帶寬的需求,將推動2G移動電話用戶大規模向3G群體過度。預計2012年3G用戶群體將快速增長,用戶數或將超過3億,而3G滲透率則將超過四分之一。
著名IT評論人洪波與項立剛有相同判斷判斷。他表示,傳統手機在很長時間內,它的價格還是有它的優勢,在低收入人群當中還是非常受歡迎的,但是因為低端的手機附加值比較低,企業能夠從中獲得的利潤也很少,所以諾基亞盡管仍然有很高的銷量,但是利潤情況并不好,蘋果銷量并不是最多,但是它的利潤占了整個行業的一半以上,也是證明高附加值的產品會越來越有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