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對比評測為大家帶來的是高性價比手機小米手機與時下網上盛傳可以秒殺小米的“大麥手機”SK W-S170的橫向對比。這兩款手機售價都在兩千元之內,比較適合對配置有較高需求且預算有限的用戶。
“大麥手機”其實是一個外號,它的品牌應該是SK。SK集團是韓國第三大跨國企業,主要以能源化工、信息通信為兩大支柱產業,旗下有兩家公司進入全球五百強行列。這款手機是SK集團旗下的鮮京電信定制的產品,也就是說和T-Mobile等運營商定制的產品類似,當然這家電訊公司肯定沒有T-mobile,AT&T等通訊公司知名了,所以定制的手機可能很少有人知道。
參數對比 | ||
型號 |
大麥 SK W-S170 | 小米 Mi-One |
處理器 | 1.5GHz高通驍龍MSM8260雙核 | |
RAM |
1GB | |
圖形處理器 | Adreno 220 | |
屏幕 | 4.3寸960x540像素分辨率 | 4.0寸854x480像素分辨率 |
材質 | TFT | 夏普ASV技術的TFT |
攝像頭 | 500萬像素+前置30萬 | 800萬像素 |
操作系統 | Android 2.3.4 | Android 2.3.7(有4.0測試版) |
機身尺寸 | 128x63.6x10.9mm | 125x63x11.9mm |
重量 | 137g | 149g |
電池 | 1500mAh | 1880-1930mAh |
參考價 | 1600-1900元(改版機網購價) | 1999元(大陸行貨) |
通過上面的表格我們可以一目了然的看出兩款手機在配置方面的不同之處,大麥在屏幕分辨率、機身尺寸和重量方面占優,而小米則在拍照、系統、電池和質保(大陸行貨)方面占優。事實真是如此嗎?下面我們就通過逐項對比,看看大麥SK170這匹黑馬能否對小米手機的性價比王者地位造成威脅吧。
一、機身設計
手機不像電腦,經常需要拿出來與大家見面,而電腦的主機箱則被藏在桌子底下,只要配置好,沒多少人注意它長什么樣。小米手機宣稱采用了“沒有設計”的外觀,而大麥手機來自韓國SK電信,至少算是個大廠的定制手機,外觀還是比較有設計感的。
圖為:大麥手機與小米手機
圖為:大麥手機與小米手機
窄邊框設計可以在增大屏幕的同時控制手機的體積,大麥手機這點做的不錯,雖然屏幕比小米手機大0.3寸,但大小并沒有增加很多,厚度還有所減少。
圖為:大麥手機與小米手機
圖為:大麥手機與小米手機
圖為:大麥手機與小米手機
圖為:大麥手機與小米手機
大麥手機SK170相對于小米手機在外形方面更討人喜愛一些,而且大屏窄邊框的設計更加主流。小米手機聲稱采用了“沒有設計”的設計,雖然說的義正言辭,但可能還是出于對成本的控制吧。從一回合比試的前半場來看,大麥手機可以說稍占上風。
在機身側面的按鍵及接口方面,兩者各有特色。大麥手機最大的特色是動作感應鍵(Motion UI Key),按下后在傾斜手機和晃動手機時可以進行切換桌面、切換播放歌曲等操作。而小米手機的特色按鍵是“米鍵”,除了可以作為相機快門鍵,還可以進行自定義設置,自由度更高。
圖為:大麥手機與小米手機
圖為:大麥手機與小米手機
圖為:大麥手機與小米手機
雖然小米手機在外觀方面落下風,但是打開后蓋我們可以看到,小米手機內部看上去感覺更加簡潔有序,而大麥手機做工比較一般。大麥手機配備了NFC芯片,但暫時沒有什么用武之地,同時又不支持內存卡熱插拔的特點更是令人略感不爽。
圖為:大麥手機與小米手機
圖為:大麥手機與小米手機
圖為:大麥手機與小米手機
大麥手機用電池的突起部分來固定SIM卡和內存卡,總感覺不是非常可靠。小米手機的Micro SD卡支持熱插拔,SIM卡通過卡槽旁邊的塑料卡扣固定,雖然工程版中出現了松動的情況,但在量產版中已經修復了該問題。
整一回合對比下來,大麥手機在外形方面優勢較為明顯,但內部著實不敢恭維。雖然小米手機在內部設計上面表現更好一些,但從外表和設計感來看大麥手機的優勢還是比較明顯的。
二、系統上手容易度
有人說過,最好的手機應該是上手即可輕松使用的,所以系統中的引導操作和預置功能對手機非常重要。與此同時,好的手機在系統更新方面會比較及時,同時在傳輸資料、連接電腦操作方面也要有較好的體驗。
大麥適合“老鳥”,小米更適合新手
小米手機采用了擁有比較廣泛用戶基礎的MIUI,同時經過精簡和優化后,流暢程度更好,所集成的軟件和工具也非常豐富。大麥手機同樣采用定制的Android系統,界面與TouchWiz相似,同時加入了動作感應等附加功能,并不讓人感覺生疏。
MIUI是小米手機的精髓,更加簡易的操控方式以及豐富的功能選項使得小米手機對于新用戶來說更容易上手。但如果是使用過安卓手機一段時間的人,對于大麥手機的界面可能會感覺更加親切,更習慣使用可以更自用的放置控件的桌面+程序菜單的UI布局。
關于手機的內置功能方面,小米手機也相對較好,特別是Root權限已經獲得,能使用更多的軟件和功能。同時內置的各種工具,包括文件管理器、計算器、日歷、音樂播放器、手電等常用功能軟件使用起來比較方便。大麥手機雖然也內置了一些特色基礎工具,但是數量和質量很難和小米手機MIUI內置的程序相比。
由于小米手機的MIUI系統修煉已久,系統方面表現的更加成熟,對于“小白”新手用戶來說,更加友好。而對于已經使用過Android系統的用戶來說,大麥手機的系統更加傳統,很快就可以熟悉。系統方面MIUI獨具優勢,小米勝出。
三、流暢程度及跑分
常用操作體驗兩者流暢度相當
這兩款手機都采用了1.5GHz雙核處理器及1GB的RAM,基本保證手機的流暢運行,更進一步的體驗則需要系統優化來解決了。在網頁縮放、圖片縮放等方面,兩者表現相似,差異基本沒有。常用的游戲和程序載入速度方面,小米手機會有一點優勢,大約快0.5秒到1秒的時間。
測試軟件跑分對比,差異較明顯
通過以上的對比,大家對于兩款手機的表現孰優孰劣已經有初步了解,跑分當然是避免不了對比的,下面列出兩款手機在不同的測試軟件中的表現。由于固件和測試環境對于分數的影響較大,有一定浮動,測試所用的小米手機并沒有達到頂峰表現。
經過以上對比,我們可以看出,小米手機的優勢主要表現在2D/3D繪圖性能,數據庫I/O性能方面,這與系統的優化也有一定關系。分數只是用來看的,并不能代表什么,真實情況下,兩者相差無幾。所以說就性能方面來講,小米手機雖然在性能方面占優,但優勢不大。
四、屏幕及視覺體驗
圖像顯示效果PK
大麥手機SK170采用了4.3寸qHD(960x540)分辨率的屏幕,材質為普通的TFT,小米手機的屏幕雖然只有4寸854x480分辨率,但配備了采用夏普ASV技術處理的TFT屏幕。聽上去小米手機的屏幕要表現好一些,那么結果究竟如何呢?
上面圖片經過仔細的對比我們還是能看出差別的,但是如果不仔細看的話兩者的屏幕差異很小,畢竟都是TFT材質,不要有過高的期望。如果你接受上面這樣的差異,那么看看下面的內容,高分大屏有怎樣的優勢。
顯示內容PK
就實用性來看,大麥手機4.3寸的qHD分辨率屏幕的確要好一些,在瀏覽程序及軟件時可以看到更多內容,同時不用擔心字體過小而導致視覺疲勞。
除了以上兩點,筆者在試用時發現大麥手機的屏幕表面并沒有小米手機那么光滑。大麥手機屏幕容易留下汗漬,使得屏幕變的比較“澀”,而小米手機要好一些,這應該跟兩款手機的屏幕材質以及表面處理技術有關。當然,對于貼膜的同學們來說,來一層膜,什么差別都不重要了。
五、拍照功能及效果
兩部手機的拍照功能都不是主打功能,所以我們對畫質要求不能過高。首先看看它們的拍照功能有怎么樣的不同吧。
大麥的拍照界面,控制功能設計的很多,而小米的拍照界面要更為簡潔一些,在視覺上也顯得會大一些,兩者的拍攝模式都足夠多。大麥的缺點可能就是它的漢化程度不足,拍攝界面中還有不少的英文菜單。
其實兩款手機都不是以拍攝見長的手機,所以他們的拍攝功能都不算特別豐富,在拍攝的功能控制上,小米因為符合使用習慣的UI界面與操控項目勝出。
樣張對比:
小米的攝像頭是800萬像素、而大麥是500萬像素。所以單從像素來說,大麥在圖片細節上就略輸一籌。另外大麥的感光控制能力確實不如小米,在很多拍攝中都出現了曝光微微過度的情況。一方面是鏡頭的品質,另一方面就是大麥沒有像小米那樣的系統設計與控制能力。如果大麥能夠刷ROM,或許拍攝能力還能有所提升吧。
六、購買及售后
大麥手機售價低于2000元是建立在改版機的情況之下,同時由于是改版機,只能通過水貨店或淘寶等網購方式購買,購買后如果出了問題很難處理。而且很難避免可以買到的手機不是翻新貨或者是14天機,個別淘寶的賣家在寶貝信息中都承認現在正在銷售的大麥手機SK170是翻新機或14天機(算是好商家了)。還有的淘寶店家在介紹中不斷地強調“全新”,一般大規模出現這個詞的時候,就像“磚家”出來辟謠一樣,你懂的。
小米手機暫時只有大陸行貨,不過購買不是非常方便,要經歷搖號等環節,想搶到一臺還是需要付出一定努力的。當然,你也可以直接通過網上商城購買加價400左右的機器。前段時間爆出的小米手機天價維修費的事件,讓大家對小米手機的售后服務質量產生了很大的懷疑。不過有售后至少比沒有售后好,對于普通用戶心里要踏實一些。
都需網購,購買大麥手機相對方便
相比之下,兩者購買途徑差不多,都是通過網購實現,不過購買大麥手機可以更快的拿到手機,小米則要看人品,等一段時間才能拿到。由于小米手機是大陸行貨,所以在售后服務方面可能會更有保證,而且基本不會有翻新機、14天機等風險。但即使是改版機,如果是全新的也沒什么不好,主要還是要看個人的購機態度吧。
什么是“14天機”?
14天機一般是在歐洲國家才出現,是已經被別人試用過的手機,并不是全新機。14天機中的“14天”指的是歐洲國家購買手機有14天試用期,在這14天的試用期內用戶因各種原因不滿意而換貨的手機就是14天機,簡而言之就是經過了一個為期14天(或者更短)的試用期以后沒有“轉正”的手機。
七、總結——不只是兩款手機的對比
經過五輪PK,之前聲稱秒殺小米手機的大麥手機并未占多少優勢,相反,貌似還略遜一籌。在2000元以內的手機市場,小米手機依然擁有極強的競爭力,當然熟悉改版機市場的你可以說:
只要多加不到200元,就可以買到LG Optimus 2X、摩托ME860、HTC Evo 3D;
只要多加不到500元,就可以買到摩托ME865、摩托里程碑3、索愛LT18i;
只要多加不到600元,就可以買到HTC Sensation G14/XE;
只要多加XXX……
但是對于有些人來說,改版機那么容易購買嗎?不怕翻新機嗎?還有,增加預算很簡單嗎?當然,像筆者這樣的省吃儉用省下幾百買個更好的手機還是很樂意的,但有些人卻不會因此而增加預算。
機型適合人群不同
對于這兩款手機,大麥手機SK170對于有購買渠道,不需要保修,同時對Android系統有一定了解的人,可以考慮選擇。而小米手機購買渠道比較透明,售后相對有保證,對于預算有限又追求省心、高性能的用戶仍然是相對較好的選擇。
后續更新、系統優化也許比硬件更重要
通過此次對比,我們還發現了另外一個問題,就是系統優化程度對于一款手機硬件的發揮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大麥手機SK170雖然采用了1.5GHz高通MSM8260雙核處理器,但是在部分測試中相比同等配置的小米手機要遜色一點。同時由于機型非主流,在網上能查到的相關資料較少,配件不多,如果遇到問題也不好解決。
反觀,小米手機,在發布之初以1999元雙核的賣點,性價比方面完虐其他品牌手機。但時至今日,水貨手機中G17、ME860等機型在系統和硬件方面都不比小米差。隨著部分用戶回歸理性,購買2500元以內的MSM8255處理器的主流品牌國行安卓手機也不失為一種省心的選擇。
現在的小米手機更大的賣點凸顯在對系統的定制方面,MIUI的不斷更新可以為用戶帶來新鮮感,雙MIUI系統的設計更是保證了可以相對無憂的體驗新系統。同時,如果手機出現的問題也可以在論壇中得到不少人的解答。如果沒有MIUI,而是內置和大麥手機這樣升級潛力有限的的ROM,它的競爭力在現在這個階段則會大幅度消弱了。
優缺點對比匯總
優缺點比較匯總 | ||
型號 |
大麥手機SK W-S170 | 小米手機Mi-One |
優點 | 1、外形有一定設計感,邊框相對較窄,且更薄; 2、4.3寸qHD分辨率屏幕,顯示更多內容,實用型更強; 3、網購現貨,價格比小米平均低200-300元。 |
1、MIUI系統升級較快、用戶體驗較好; 2、大陸行貨,貨源和售后更有保障。 |
缺點 |
1、網購翻新機或14天機風險較高; 2、基本沒有售后服務,相關配件很難買到; 3、后續ROM升級很困難; 4、拍照效果很一般。 |
1、外形比較中庸; 2、購買需要搖號、排隊等相對復雜的過程; 3、MIUI可能不太符合部分舊安卓用戶使用習慣。 |
總體來說,兩款手機差異不是很明顯,2000元級別中大麥的確是小米手機強有力的競爭對手。當然,如果你對上面幾點已經有了充分的認識,那么花1700多元馬上就能網購一部搭載雙核CPU、1GB內存、4.3寸qHD屏幕的高配置安卓手機還是不錯的。
附:購買特殊版本及非主流機型請三思
最后,善意的提醒各位,韓版機型相對于其他國家機型大多配有天線,對于部分“完美黨”來說可能比較煩惱;日版機基本都會有網絡鎖,雖然現在軟解已經不難,但每次刷ROM或升級后都需要重新解鎖;部分運營商,如T-Mobile定制的手機,雖然在價格上有一定優勢,但是系統更新方面則會表現一般。是不是還有不少購買了T版安卓手機的用戶在抱著Android 2.2/2.3系統,期待遙不可及的穩定版Android 4.0呢?也許這次橫評不只是“糧食”手機之間的對比,而是推及到相近價格,水貨與行貨之間、亦或是非主流和主流機型之間的對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