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元化的現在
就像生產力的提升帶來了人們物質生活的豐富一樣,信息技術產業的發展帶來的是給消費者們以更加豐富的可選擇性了。
從第一臺個人電腦的出現,關注它的毫無疑問是非常尖端的那些人,他們需要的是計算以及運行編程程序的設備,這才是計算機名字的由來。
而后來隨著計算機性能的提高,編程技術的提升,計算機能夠干越來越多的事,人們發現它甚至是一個有一臺、頂一群的好東西,這也就為其普及鋪平了道路。
到了現在,互聯網的普及讓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變得非常的方便,而具有互聯網接入功能的設備就可以提供幾乎無限的內容——只要電夠了就成。
如何定義個人電腦?這是一個很難界定的東西,就像iPad屬不屬于電腦設備?從功能上來看,它幾乎算是,但是從它對電腦的依賴性來看,它更多的是PC的一種補充,有iPad的人顯然都是有PC的人。iPad、智能手機等等,它們跟電腦相比的優勢無外乎:方便攜帶、使用簡單、基本實現大多數情況下的使用需求……
我們看到Intel今年主推的UltraBook——超基本項目、還有三星賣的比較火的GalaxyNote,它們的出現不是為了取代誰,而是搶奪某個區段的市場,它們針對的是新的市場,當然或多或少的會影響其它行業。所以傳統PC行業的確相比手機、平板來得要平淡許多,但是筆者相信,一臺完整的PC將會是你的中心,而手機等便攜設備更多的是一個補充。當然PC本身也在變,比如筆者很久之前寫的《國外高級工程師看好!外置顯卡是否靠譜》這篇文章中提到的技術,外置顯卡對PC本身也是輔助作用。
所以,人們對于運算的需求不會有終點,PC就不會消失,只是類PC設備會越來越多,人們的可選擇范圍就更寬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