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在一月看到索尼這二部手機發布時,很多人吵著要屏幕更大又可以插卡的Xperia Ion,結果還真被大家等到了,港臺地區都會推出這部本來只在LTE市場出現的機型(更新:大陸行貨也會同步推出)。Xperia Ion與 Xperia S是同級機,有點像是HTC One X之于LTE版的One XL那樣,算是一個型號分支出去給不同市場的二個變種版,然后在細部規格與外觀上,做出差異;簡單地說,Xperia ion和Xperia S的差距主要就是:外型、容量、屏幕這三點。
二部手機誰大誰小很容易分別,但哪一部才適合你?誰又比較好看?這看個人的需求而定,可能每個人的答案都不同;不過若是二部手機都有興趣卻不知道該怎樣挑選的新手,以下就針對它們的同與不同,作簡單分析。
Xperia S與Xperia ion規格相近,外型則完全二種味道。
二部手機都是索尼上半年最高端的機型,而Xperia S行貨售價是 4298 元,Xperia ion多少錢算合理呢?
屏幕尺寸對比是4.6英寸vs.4.3英寸,這不是很巨幅的差異,不過比較之下,還是可以感覺到Xperia ion屏幕更開闊一點,而且應用程序圖標和文字都有稍微再大大一點點。
Sony Mobile BRAVIA Engine畫質增強技術開啟,看影片的顯示效果更好。(圖中播放為 1080p MP4)
二機都開啟100%最大亮度下檢視同一張照片的效果,二部手機都有no air gap無空氣層設計,也用上相同的索尼顯示技術,比一比,有看出差異嗎?
實際手機上網瀏覽計算機版ePrice的樣子,Xperia ion顯示的面積多出一點。
發布會上Xperia ion開出的厚度是10.8mm,比本來公布的多一點點,也有類似的拱背微彎曲線,但應該是受到顏色影響,會覺得右邊的Xperia S(10.6mm) 反而比較厚一些?
二機都將耳機接口安排在機頂,不同是Xperia ion將電源鍵移到機側,而且耳機接口有作稍微外凸的設計。
micro USB接口都在左側,不過Xperia ion的范圍更大,因為它把HDMI也一起放在這里。
拆下防塵蓋,可以看見microUSB和HDMI接口。
右側相同的有實體快門按鍵和音量調節鍵,Xperia ion還多了電源鍵。
Xperia ion和Xperia S都支持快速拍攝,在手機鎖定狀態下,按住快門按鍵就可以在1.5 秒左右啟動相機并馬上一張拍下照片,或是也可以設定為純啟動相機、不拍照。
寬度的差異,Xperia ion多出一點點,精確的數字是64mm對68mm,它的機身也長了4mm。
正面功能鍵也完全不同,Xperia ion正面是一整片鏡面覆在手機上,完整四顆觸控按鍵為觸控式,多出一顆搜索鍵,而且沒有Xperia S/P/U的招牌透明帶。
前置相機同為130萬像素,聽筒和LOGO的位置是一支在高、一支較低。
背殼的材質是二大差異,Xperia ion用鋁鎂合金,有金屬拉絲紋,質感比較穩重,Xperia S就是徹底的白了。這對比有點像Galaxy R和Galaxy S Advance,二款手機定位都接近,有滿多規格是重迭的,但外型就分出差異。
質感是做得不錯,講設計這種事情,索尼都可以把握得很到位。
背殼材質為鋁鎂合金,但Xperia ion 和Xperia S都采內建式電池,而且它的機身背殼無法拆卸。
不能拆,卡要插哪?答案就在機頂,有點類似HTC之前的設計,扳下頂蓋而已。
二個卡槽:microSD以及SIM 卡,用的規格是microSIM小卡,和Xepria S一樣。
這里看到了一張轉卡,但索尼表示這部工程機不是最后樣式,未來可能是作成小卡槽,而不是現在看到的這個大卡槽,但一切都還無法確定。
相機規格和硬件都相同,1200萬像素 Exmor R、1080p 錄像,外加LED補光燈。
以下有二支手機的現場試拍,左邊是Xperia ion,右邊是Xperia S,都用一般模式拍攝、12MP全像素。扣除掉在拍攝時候位置有點沒抓準,距離有遠近的些微差距,以拍攝成品看,我覺得是差不多呢,沒什么分別:
Xperia ion 拍攝 ▲ Xperia S 拍攝
Xperia ion支持內存卡,性能與Xperia S同級
外觀是Xperia ion和Xperia S最大差異之一,硬件部分,首先在內存就有分別。Xperia ion內建16GB ROM,實際儲存空間約11GB,外加1.7GB左右的程序安裝空間,如果嫌不夠裝,還可以使用最高32GB的內存卡;Xperia S則是內建32GB ROM,不支持內存卡,實際可儲存的空間約25GB,雖然不能擴充,但也不小了。
二部手機的處理器都是Qualcomm MSM8X60 系列,1.5GHz雙核心,搭配1GB的RAM,F場Xperia ion工程機是 LTE 版本,軟件很初步,但實際用兔子跑分測試,分數其實和Xperia S幾乎一樣,只在內存卡寫入讀取的分數上Xperia ion較吃虧,推測是因為用了低速microSD,而Xperia S是用內建大容量內存去測導致。因此以性能論,二機可說不會有差異,有意入手但在二機之間搖擺不定的人,建議可以不用考慮性能差異,很接近的。
操 作系統方面,Xperia S是2.3.7,Xperia ion在一月發布時國外宣稱第二季會直接用ICS系統上市;不過今天詢問索尼后,發現在以加速上市腳步的前提來看,若Xperia ion在接下來一、二個月內于港臺地區開賣,很高機率也會是先以2.3.7 版推出,升級4.0 ICS留在之后再另外做通知,所以今天現場的Xperia ion也是2.3.7版,不是冰淇淋機,而且內建軟件看起來和Xperia S長得一模一樣,用起來的順暢度也不相上下。
兔子跑分都是6字頭,CPU、RAM和繪圖性能幾乎一樣,只在內存讀寫這邊有幾十分的落差。
都采用高通1.5GHz雙核心處理器搭配Adreno 220 GPU。
沒意外的話,Xperia ion上市時也是推出Android 2.3版本,不會直接裝上ICS。
ROM 差一倍,主要差在內部的儲存空間,Xperia ion是剩11GB左右。二機都預留了1.7GB給App安裝使用。
伴隨手機一起亮相的,還有這款Smart Dock底座,它的功能一樣是鏈接USB配件、HDMI和傳輸充電,不過這款底座是Xperia ion專用,其他手機不能用,Xperia ion也不能用之前Xperia ray時期發布的那款底座。當手機連接上底座,就會自動偵測然后進入設定狀態,可以預設啟用某一個應用程序,例如音樂、影片、相簿或其他功能。
Xperia ion自己專用的Smart Dock,是鋼琴烤漆的黑色底座。
底座上與手機連接的二個端口:micro USB與HDMI。
安裝要把Xperia ion側邊的防塵蓋扳開,裝的時候會很怕它卡到。
初次連接,會提醒用戶作快速啟動應用程序的設定。
裝好后手機是斜站著,適合桌面觀賞的角度。
底座側面有四個接口:HDMI、microUSB以及二個標準USB。
可以從手機應用程序主菜單里面挑選,接上底座要直接啟用哪一個應用程序。
小結
索尼是不是全面性地把Xperia ion改推國際版到世界各市場,這點沒有確定的答案,開賣日期也還沒公布,不過以索尼這么熱切地想趕快介紹給臺灣的消費者認識來看,應該也快了,也許五 月、六月間都有機會在港臺地區開賣,而內地行貨版是否會引入,估計到五月也會有消息公布吧。另外也提醒,國際版Xperia ion是不支持LTE網絡的,上市的Xperia ion應是HSPA國際版,上網速度最高是21Mbps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