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上個世紀三、四十年代,美國已經有了校車,如今美國的“黃色特權”(校車車身為黃色,社會車輛主動停車避讓,校車優先通行)早已人盡皆知。
為盡可能減少校車事故的再次發生,3月29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并原則通過了《校車安全管理條例(草案)》,這意味著中國將校車安全制度的落實到行動中,關注學生安全,關注孩子未來。
我們知道,校車的安全系數要比其他的載人客車安全系數要高出很多,因此在校車的安全設計上應更注重防側翻、防撞的功能,同時對于監控及報警系統的靈敏度要提出更高的要求。
如汽車內飾要采用了高效阻燃材料,剎車制動系統更短;增設逃生門,逃生窗口可控性更強;監控探頭需滿足360°全景監控,通過該設備駕駛員可以清楚地查看車內人員活動情況等。
然而,傳統的監控、報警、防火已經不能滿足高標準的校車安全,除了采用先進的技術外,校車安全運行管理也是一門學問。如何掌控行駛中的校車安全?如何做到校車實時監控?通過物聯網技術就能實現上述的問題。
有學者建議:校車監控系統可應用RFID身份識別、智能視頻客流統計等技術,對乘車學生的考勤進行管理,并通過短信的形式通知學生家長或監管部門,實時掌握學生乘車信息。
值得關注的是,通過GPS定位和3G無線網絡,不但能夠實時向監控中心回傳車內信息,同時指揮中心也能夠實現遠程監控,進行圖像抓怕。物聯網監控系統可完整記錄轄區內校車數量、車輛所有人、駕駛人、運行時間、行駛路線等基本情況,并逐一建立檔案,實現校車安全動態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