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基亞808的4100萬像素,看似不過是參數上的夸張,但這背后有著400多名手機工程師的幸苦汗水。從發布往前數,這幾百名工程師已經為之奮斗了5 年,從只有30萬像素的諾基亞7650開始,到后來的N73,以及拍照能力驚嘆了一代人的N82,這些工程師為之奮斗的目標只有一個——如何才能讓手機的 攝像頭擁有媲美數碼相機的拍攝能力?甚至更勝一籌?如何才能在輕便的手機上擁有出彩的變焦能力,而不是像相機那樣擁有一個巨大的鏡頭模塊?而這正是諾基亞 808上面的Pureview技術的精髓所在,當通訊模塊,處理器模塊越來越小,甚至連屏幕也越來越厚,只有那個攝像頭模塊卻進步緩慢,經歷了百年的時 間,如今鏡頭的發展幾乎已經停頓,還能夠發展的只有那塊傳感器,那如何在傳感器上“做手腳”呢?
諾基亞808的大傳感器
諾基亞808的CMOS傳感器尺寸達到了1.2英寸,如果我們通過一張圖來對比,可以很明顯的看出它已經超過了大部分的便攜數碼相機,甚至接近與尼康的微 單1系列(1系列傳感器正好1英寸),便攜式數碼相機中也只有佳能的G1X(1.5英寸)與索尼剛剛發布的RX100的傳感器(1英寸)比諾基亞808的 要大。不過那些相機的分辨率都在千萬像素左右,遠不及諾基亞808的4100萬像素,這在于諾基亞808上面的傳感器像素點達到1.4μm的精細度,在以 往只有尺寸較小的傳感器才能做到如此效果。
諾基亞808的大傳感器
這樣的情況看上去似乎有點眼熟,是不是和尼康在今年年初發布的D800是如此相像?尼康D800有著3600萬的高像素,像素點的精細度與之前的尼康 D7000一樣,這也讓不少人開玩笑說尼康讓索尼裁一塊D700的全畫幅傳感器出來。話雖這么說,但傳感器越大的情況下會造成電磁干擾愈加嚴重,像素精細 度增加的同時如何才能夠保持良好的抗噪效果,這才是工程師們真正要努力的對象。
諾基亞808搭載了一枚實際焦距8mm,等效焦距26mm,光圈F2.4的定焦鏡頭,鏡頭中的5片鏡片都是非球面鏡片,其中還帶有一塊高折射率低色散的非 球面鏡片,這樣的組合在尺寸上可以說完全做到了精簡,但在效果上又是如何呢?能夠拖得動那顆傳感器驚呼于變態的4100萬像素,且看我們后面的測試。
諾基亞808的大鏡頭
話說回來,諾基亞808采用了一顆定焦鏡頭,但卻宣稱其可以實現無損變焦的效果,這就不得不提到其那顆4100萬像素的傳感器了,其擁有300萬,500 萬與800萬像素的Pureveiw純景功能,當用戶使用這幾個像素模式時,傳感器會自動在變焦時對畫面進行適當的剪裁,以達到無損變焦的效果,那為什么 其他的手機卻做不到低像素無損數字變焦呢?
原來諾基亞808上面的該功能并非簡單的采用畫面壓縮的方式,而是采用多像素填充的方式來改善畫面效果,這項名為“Oversampling”的超采樣技 術與以往傳統的拜耳排列不同,普通的拜耳排列方式為兩個綠色點+一個紅色點+一個藍色點;808的內部插值算法則采用了4個綠色點+4個紅色點+4個藍色 點的規則排列,這樣的采樣后每個像素可以成為一個完整的RGB像素,在色彩上的把握也比其他的拜耳排列要更加出色。
超采樣像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