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并了東芝、日立制作所及索尼三家公司的中小型面板業務而成立的新公司“日本顯示器”已于2012年4月開始運營。社長大塚周一表示,“日本顯示器的最大優勢在于技術實力”(大塚社長采訪報道)。日前記者就該公司視為競爭力源泉的技術優勢,采訪了技術與研發負責人田洼米治(執行董事、CTO兼研發本部部門經理)和松島聰(研發本部開發策劃部高級總經理)。
大塚社長及日本顯示器的各位都說“最大優勢在于技術實力”,但其他競爭公司也擁有很高的技術實力。為什么可以說日本顯示器在技術實力上擁有優勢呢?
日本顯示器的田洼米治(執行董事、CTO兼研發本部部門經理)(點擊放大) 田洼:我們的主力產品——中小型液晶面板由TFT陣列、液晶單元及外圍系統三個要素構成,而業務合并前的三家公司分別在這三個要素方面擁有全球最高水平的技術實力。通過融合這些技術,可以制造出讓客戶喜愛的產品,這就是我們在技術實力方面的優勢。下面就依次具體介紹一下這三項要素的相關技術。
首先是TFT陣列方面,低溫多晶硅(LTPS)技術是高精細智能手機的關鍵技術,東芝移動顯示器在這方面的技術實力很強。LTPS技術對實現高精細化時存在的課題——確保面板透射率以及削減驅動IC等外置芯片的成本十分有效,是不斷實現高精細化的中小型面板領域中非常重要的技術。尤其是我們的LTPS技術,我可以自信地說,在TFT穩定性、設計技術及工藝技術方面均處于全球頂級水平。我們的優勢是,因為TFT的特性不均及老化程度都很小,十分穩定,所以可輕松將驅動用電路等嵌入玻璃基板,這樣就能在像素內形成多種多樣的電路。通過改進此類內置電路,可減輕外部電路及外置芯片的負荷,降低整體耗電量。
接下來是液晶單元技術,日立顯示器在移動領域市場需求強烈的IPS(in-plane switching)液晶技術方面,擁有強大的技術力量。該技術可減輕液晶屏從側面觀看時有顏色變化這個缺點。隨著智能手機及平板終端的普及,移動設備的使用方法也發生了變化,用戶開始將終端旋轉或將其平放在桌子上,從多種角度觀看顯示器畫面,因此該技術也開始在中小型面板上受到重視。IPS液晶面板的另一特點是,由于觸摸輸入而產生的圖像顯示混亂現象較輕。日立集團在全球企業中率先開展了IPS液晶面板業務,擁有近20年的量產業績。我們繼承了日立顯示器從豐富的經驗中獲得的的制造技術及材料技術優勢,可以說,在工藝穩定性、成品率以及燒灼和響應等IPS液晶特有課題的對策技術方面,我們走在了其他競爭公司的前面。
最后是外圍系統方面,索尼移動顯示器擁有高水平的技術。外圍系統是指為了使面板顯示的圖像變得清晰而采用的信號處理技術。盡管我出身于東芝,但感覺索尼的信號處理技術開發歷史悠久,擁有能夠培育出出色的外圍系統技術的環境。最近發布的技術有液晶面板內置觸摸面板功能的內嵌(In-cell)技術“Pixel Eyes”(參閱本站報道1),以及可降低液晶面板耗電量的像素排列技術“WhiteMagic”(參閱本站報道2)所采用的信號處理技術。
綜上所述,業務合并前的三家公司擁有各自的優勢,而且沒有重迭。通過融合這些技術,可實現與其他競爭公司之間的差異化。
松島:日本顯示器能夠利用合并前三家公司的開發資源(技術、人才及設備等),所以技術人員的創意不斷增加。合并前,各公司只在自己的資源范圍內推進開發,但合并后,可超越跨越以前的界限進行技術開發。比如,TFT陣列是原東芝移動顯示器的技術,液晶單元是原日立顯示器的技術,外圍系統是原索尼移動顯示器的技術,可以“各取所長”。因為“可以使用那家公司的技術”、“可以使用這家公司的工藝”,所以技術人員的創意與技術開發的可能性都在增加,對技術開發的積極性與業務合并前完全不同。
日本電子元器件業界的業務合并曾出現過不少失敗例子,特別是以合并前的公司為單位強調利潤、融合難以順利進行的例子很多。對日本顯示器而言,因為合并前三家公司的企業文化差別很大,所以經常會聽到“公司內部融合不順利”的說法。
田洼:日本顯示器才剛剛開始正式運營,但首先實現了順利啟動,開發資源的交換也已經開始。自2011年11月底成立業務合并籌備公司以來,我們一直在商議合并后的體制,大家的腦海中也出現了“研發時可以這樣做”等創意。籌備階段就在考慮的事情,在2012年4月業務合并之后取得了驚人的進展,已經開始實際運作。
松島:最初調來的7、8個人首先針對將來的技術開發重點等開始慢慢進行討論,如果討論技術詳情,就會涉及到各公司的保密信息,于是探討了以后的目標及計劃等愿景。為了防止觸犯反壟斷法,在保持競爭關系的情況下進行了討論。雖然在2012年3月之前都存在這種制約,但我們切實感受到,隨著4月份日本顯示器的啟動,這種制約消除,討論進程迅速加快。
而且,社長(大塚周一)出身于合并前三家公司以外的企業,所以做事十分公平。
田洼:組織結構扁平化也對日本顯示器的順利啟動起到了推動作用,合并后并沒有感到不融洽。員工也沒有以合并前的三家公司為單位分幫結派,經營層也認為必須顧及整個公司,因此不會拉幫結派。大家都有一個堅定的信念,那就是“要團結一致”。
合并前的三家公司的成員本來就有“要做想做的事情,必須合成一個公司”的意識。“必須我們依靠自己,合并不順利就沒有未來”的意識十分強烈,所以,每個人的積極性都很高,與上司吩咐之后才會去做的氛圍十分不同。這也對公司的順利啟動起到了有益作用。
經常聽說“原來三家公司的很多技術人員都對加入日本顯示器不積極,而且對新公司的前景持悲觀態度”。
田洼:沒有這樣的事,完全沒有這種感覺。
松島:至少4月以后完全感覺不到這一點。當然,宣布進行業務合并之后到日本顯示器啟動之前,處于一線的員工應該很擔心,因為大家原來的母公司都是大企業,所以就算心存不安也并不奇怪。
請介紹一下日本顯示器的技術開發體制的最新情況。對作為母體的三家公司的技術開發部門的組織結構及開發重點等是如何進行重組的?
田洼:研發分為五個部門,分別為TFT液晶、外圍系統、新一代技術開發、有機EL及開發策劃。我們將三家公司的開發資源集中起來,從頭做起。當然,三家公司分別擁有優勢,所以在這些優勢的基礎上進行了開發。
在2011年12月的采訪中,作為日本顯示器的優勢技術,大塚社長列舉了“高精細”、“大視角”、“窄邊框”及“低耗電量”技術。關于這些技術,以夏普為代表的其他實力液晶面板廠商也在發揮自己的優勢,而且,還有很多海外競爭對手以追趕領先企業為目標快速推進開發。關于這些技術,日本顯示器打算如何突出各自的優勢?
田洼:這些技術領域會一直存在競爭,所以,我們必須一直保持領先地位。從目前來看,我們很有信心地認為日本顯示器是唯一一家可在四種技術領域中提出全球最高級別開發品及量產品方案的公司。
高精細技術方面,我們已實現了651ppi的清晰度,并已在學會上發表(參閱本站報道3)。業務方面,也將為客戶提出500ppi以上高精細面板方案。大視角方面,將開始量產使原來的IPS技術提高了一個層次的液晶面板。
窄邊框技術方面,在2011年10月的展會“FPD International”上,東芝移動顯示器展出了邊框寬度為0.5mm的開發品(參閱本站報道4),而以前產品的邊框寬度在1mm以上。最近,關于該產品的業務咨詢急劇增加,市場上希望將設備的整個表面作為顯示器,以及希望提高設計自由度的要求十分強烈。我們打算今后提出支持左右對開及折迭的窄邊框技術方案。
低耗電量技術方面,我們主推的是前面提到的像素排列技術“WhiteMagic”。該技術可使背照燈的耗電量削減一半,是索尼集團在2011年發布的,日本顯示器繼承了該技術,我們打算2012年開始量產。
松島:WhiteMagic是一項出色的技術,我們希望整機廠商能夠采用,并將其培育成事實標準技術。方便性高且對用戶有益的技術將會成為事實標準,比如,觸摸面板的靜電容量方式在美國蘋果的“iPhone”問世之前并非主流方式,但現在已成為事實標準。我們也打算使WhiteMagic也成為這樣的公認技術。屆時,還將考慮提供授權等。
聽說貴公司預定在從松下手中收購的茂原工廠,改造現有第6代生產線并生產中小型LTPS TFT液晶面板,但有韓國知名面板廠商開始建設新的第8代生產線并著手增強中小型LTPS TFT面板生產。日本顯示器打算如何在LTPS TFT面板市場保持競爭力?
田洼:我們認為,韓國的第8代LTPS TFT生產線是專門用于大型有機EL面板的,特性與我們的LTPS TFT生產線不同。我們的中小型生產線的機動性高,而且可支持CMOS技術。
中小型面板用LTPS TFT生產線最高為第6代,當前還不會采用第8代基板來制造中小型面板。從一塊第8代基板可切割出數量龐大的中小型面板,因此需要頻繁切割,這樣的話,生產效率就不會提高。順便一提,一塊第8代基板可切出600塊4英寸面板。
對于大型面板來說,通過增加玻璃基板的尺寸來提高生產效率十分重要,而中小型面板的競爭源泉在于為分離后的面板增加付加值。基板尺寸方面,我們認為第6代具備充分的競爭力,重要的是確立高精細LTPS TFT制造工藝。
除了智能手機之外,平板終端也有望實現高精細化。保持與蘋果“全新iPad”同等像素數的同時使屏幕尺寸小于9.7英寸的動向估計不久之后就會出現,我們將與競爭對手在這方面決一勝負。從兼顧低耗電量的角度考慮,高精細化程度越高,我們的優勢就越能夠發揮出來。
關于中小型面板差異化的關鍵點,大塚社長列舉了觸摸輸入等輸入功能。在該領域,目前其他競爭公司也在紛紛進行開發。日本顯示器在與中小型面板一體的輸入技術方面擁有哪些優勢?
田洼:我們將以索尼開發的內嵌技術“Pixel Eyes”為主開展業務。大半用途都會采用Pixel Eyes,但部分用途會采用公司內部的其他技術。比如,玻璃罩一體型技術方面,將與部材廠商一同評測,預定2012年在部分產品上采用。我們還在評測將傳感器薄膜貼在彩色濾光片基板上的技術,此外,2011年東芝集團在學會上發布的內嵌技術也是選項之一。
松島:技術將以Pixel Eyes為主,但作為中小型面板專業廠商,我們還要滿足客戶的定制要求。今后會滿足客戶的任何要求。
請介紹一下有機EL面板開發的現狀和具體開發目標。在2011年底的采訪中,大塚社長曾說:“我們擁有可在2013年量產與三星同等水平的有機EL面板的技術實力。量產之前并沒有很高的障礙。”請介紹一下可證明這一點的成果或計劃。
田洼:我們正在以2013年度內量產為前提,進行多方面的探討。TFT基板方面,目前恐怕水平已在韓國三星集團之上。這么說的原因是,通過運用我們出色的LTPS TFT技術,可以實現對有機EL面板的影像顯示影響較小的晶體管設計及電路設計。開發比較落后的是有機EL元件,為了防止在這方面一直落后于其他對手,我們打算強化研發體制。
有機EL面板方面,作為母體公司之一的索尼也在推進開發和產品化。
田洼:我們與索尼將在互不競爭的領域內開展不同業務。
松島:在我們打算開發和開展業務的智能手機用途等市場領域,和索尼完全沒有競爭關系。在這些領域,索尼在2011年8月的日本顯示器成立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將積極合作”,我們認為這是索尼的基本態度。
關于中小型顯示器面板的創新話題,大塚社長除了有機EL之外,還列舉了MEMS顯示器和柔性顯示器。請介紹一下日本顯示器在這些技術方面采取的措施。
田洼:MEMS顯示器處于即將推出樣品的階段,該產品以日立顯示器與美國Pixtronix共同開發的技術為基礎。柔性顯示器方面,我們認為最重要的性能是輕量且不會破碎,而不是彎曲,目前正在開發不會破碎的輕量顯示器技術。
松島:我們將其稱為薄膜顯示器而不是柔性顯示器。輕而薄且不會破碎的特性十分重要,這也是我們的目標。要說在1~2年后實現產品化,也許很難實現,因為我們認為,薄膜顯示器在性能方面不能輸于現有的液晶面板,而要將其性能提高至可以趕上液晶面板的水平,需要在中長期開發。
大塚社長在2011年12月的采訪中稱,“將超速啟動日本顯示器”,新公司啟動后感覺如何?
田洼:感覺正在超速發展,三家公司的融合已經完成了一半左右,從員工提交的資料來看,也看不出“究竟是以前的哪個公司的員工撰寫的報告”。我們會很快向大家展示日本顯示器取得的獨特成果。
松島:前往開發基地時,也看不到以前公司的人之間分幫結派的情況。員工之間的溝通與交流沒有受出身公司的局限,不會感到存在隔閡,也沒有什么精神壓力。因為跨越不同基地的開發項目很多,所以感覺大家進行了很好的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