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軟和谷歌相繼表明了涉足平板終端市場的態度,其揭示的網絡競爭方向的重要含義不容忽視。
微軟涉足的原因
現在,平板終端市場基本是蘋果iPad的一統天下。電子書終端市場,亞馬遜的Kindle和巴諾書店(Barnes & Noble)的Nook正打得難解難分。
以軟件為核心業務的微軟和以網絡服務為核心業務的谷歌相繼宣布推出自制平板終端,看上去是巧合,其實卻是隨著網絡競爭的加劇,必然會發生的事情。
首先來看微軟決定涉足平板終端市場的原因。在微軟40多年的發展史上,此次的平板終端“Surface”系該公司首個大型硬件產品。
估計微軟的平板終端“Surface”將與Windows 8同時上市
截止目前,微軟都采用軟件自制、硬件由電腦廠商生產的分工體制。這雖然確保了微軟高收益,但在硬件方面卻阻礙了類似iPad的硬件創新。
其原因是電腦廠商要向微軟支付高額授權費,還要向英特爾支付很多芯片費,因此無法對電腦投入更多成本。
實際上,大約在10年前,比爾蓋茨就想普及平板電腦,但因硬件廠家制造出來的產品質量差而未能實現。
另外,2007年iPhone上市以后觸摸面板普及,就連2009年發布的電腦OS——Windows 7也導入了觸摸面板功能,但由于能使用該功能的電腦遲遲未能普及,所以基本沒有用戶使用該功能。
接著,在風傳iPad上市的2010年6月,微軟和硬件廠商惠普聯合發布了新平板終端“HP Tablet”,但由于惠普的生產部門把削減成本等放在了首位,導致機身很厚,硬件與軟件也配合不好,使得產品沒有普及開來。
就是說,微軟在此前與硬件廠商分工的體制下,雖一直在嘗試平板終端,但屢屢以失敗告終。其間,iPad席卷了市場,并證明了硬件與軟件一起設計開發是有好處的。
正因為得出了在分工體制下硬件方與軟件方的優先次序不同,硬件與軟件無法完美融合的結論,微軟才決定自己生產硬件的吧。
蘋果涉足平板終端市場的原因
請留意,這里的硬件與軟件的融合和便攜終端(平板終端、智能手機)與網絡平臺的融合是一個意思。
像過去那樣,接入網絡的入口是電腦時,因電腦本身就是商品,因此,硬件的重要性沒有那么大。而做好網絡平臺才能在網絡業務中確保競爭優勢。
但是,隨著智能手機及平板終端等便攜終端的普及,硬件作為訪問網絡服務和產品的入口,可以說變得與平臺一樣重要了。
這是由于用戶在購買智能手機和平板終端時,不是看該終端可使用的平臺而是看硬件本身來決定買哪款產品的。在平臺與終端融為一體的過程中,硬件的重要性一舉提高。換句話說,就是硬件廠商手中握有能向用戶提供什么樣的服務和產品的控制權。
大概正因為認識到了這樣的現實,平臺開發企業谷歌也推出了自制平板終端“Nexus 7”的吧。從發布方式也可以看出,其認真程度與發布自主智能手機時完全不同。
并且,不要忘了谷歌自主生產平板終端也是為了保護平臺上該公司的核心業務——檢索服務。
現在,平臺競爭日漸激烈。Facebook將強化與微軟的檢索服務“Bing”的合作,微軟將生產自己的平板終端。雙方以硬件為起點的垂直整合型業務模式或許會得到強化。
另外,蘋果被指正策劃將谷歌的檢索等服務從以iPhone和iPad為起點確立的垂直整合型業務模式中排除出去。
在如此這般垂直整合型業務模式間競爭越來越激烈的情況下,谷歌要想保住檢索服務的份額,就必須使自己的移動OS——Android與自主終端完美融合,以便在硬件領域也能擴大份額。
競爭模式的變遷
由上可見,以前要在網絡業務上勝出,擴大平臺的份額最為重要,而隨著移動終端(智能手機和平板終端)的普及,如今終端,即硬件差不多與平臺一樣重要了。網絡競爭加劇的速度令人驚嘆不已。
當然,即使同為平板終端,微軟定價高,而谷歌定價低,雙方的業務戰略也有不同。硬要說的話,是微軟要與蘋果的iPad競爭,而谷歌要與亞馬遜的Kindle競爭。
平板終端的競爭將如何發展?幾家公司能夠勝出?這些都將對網絡內容業務的趨勢產生巨大影響,應予密切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