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2012年中國大陸平板顯示產業一年發展,京東方的盈利、華星光電的提前量產等國有企業聚焦了業界所有人的目光,各家媒體更是不厭其煩地連篇累牘報道,雖然我國在大尺寸液晶面板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但聚光下國有企業是國家政策和資金著意栽花的結果,然而國家無心插柳下的平板顯示業眾多中小企業卻已蔚然成蔭,但成長道路多有波折,眾多中小企業業者經營大多遇到各種困難。
從關注業內大企業、國家政策等行業宏觀視角轉向國內平板顯示業的中小企業本身,從另一個角度解讀行業內聚光燈照不到角落,他們鮮為人知,卻默默無聞地辛勤耕耘著大陸平板顯示業的沃土,貢獻著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
從2012年伊始,經過對平板顯示業內的眾多中小企業進行持續地調查和采訪,被采訪的平板顯示企業主要分布于珠三角和長三角地區,所涉及企業主要集中在液晶材料、光學膜、LED背光、掩膜版、檢測設備、LCD后段設備等平板顯示產業上游材料設備領域。對其高層領導進行了訪談,從中了解了中小企業在經營管理、資金、技術、產品、銷售及市場行情等各個方面的情況,從而擁有了大量的第一手珍貴資料,經過本刊編輯部對這些資料進行分析、歸納和總結,從中得出大陸平板顯示業中小企業的發展現狀、問題以及共性。
此外,采訪了國內外產業中游面板大廠高層人士和研究機構的從業者,以他們的視角來講述大陸配套型企業目前的發展現狀及趨勢,希望他們的的觀點和看法能為中小企業經營者提供有益借鑒。
2012年,對國內平板顯示行業中小企業來說,好消息可以說接踵而至,既有國家在政策方面的扶持,比如降低偏光片原材料進口關稅等,又有本土面板廠商盈利和大力擴建如京東方的合肥、重慶8.5代高世代線將投建、大規模地融資等,中游面板廠商所拉動的配套商機潛力巨大,市場旺盛需求讓眾多處于上游的中小企業異常忙碌,困苦多年的本土上游材料設備企業看到了利好前景,產業天枰似乎開始向本土企業靠攏。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大陸最為薄弱的FPD上游產業鏈的環節發展并不是一蹴而就的;2012年或許我們剛剛開始,對于本土眾多中小企業,因其處于產業鏈上游的位置注定了其發展并不是一帆風順,因為這一高利潤產業塊大部分還被美日韓國家牢牢地控制在手中,在技術、人才等方面積累還不夠,不足以與他們競爭,因為他們在此領域沉積得很深,能夠搶占這一領域,并非一朝一夕之功。
一、發展背景:“先天不足 發展之路多艱”
2012年,本刊與平板顯示行業中小企業高層進行溝通交流過程中,被業者提起最多的一個詞就是“國產化”。“國產化”這個詞有著多重意義,但在很大一部分人眼中,國產并非意味著價值,而是直接等同于惡性競爭,低質產品及無序市場。其實平板顯示行業中小企業過得如此艱辛,說到底仍然是核心技術的缺失。
說到核心技術,本土中小企業又陷入美日韓在材料設備技術等方面的知識產權的圍堵,壓縮了發展空間,稍有不慎就構成了侵權,這成為了眾多中小企業包括本土頗具實力的大企業面前一道難以逾越的壁壘。
雖說一樣的產品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制造出來,且不說技術的含金量如何,但就技術研發的成本、產生的效益和實際量產等因素考量起來也非常復雜會。畢竟不計成本的實驗結果和現實量產 的情況不可同日而言,技術就有了高低之別。
技術研發與創新,人才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而人才的培養不是一蹴而就的,這需要創新文化和環境,還需要研發所需的物質基礎。這對于本土的中小企業來說,具有專業性知識和創新型人才非常稀缺,更談不上對材料和設備產品的研發與制造了,核心技術的突破更是一種奢望,能做的也只有在現有條件下,做些敲邊鼓的技術創新,根本動搖不了國外廠商根本,進口設備和關鍵性材料霸占國內平板顯示市場再尋常不過的事情了。
廣東平板顯示產業促進會秘書長汪浩關于平板顯示行業內的中小企業情況表示,平板顯示產業也是國家工業制造最重要的領域之一,本土企業創新型文化環境與基因的缺失,造成許多企業經營者有撈一把就走的浮躁心態,再加上全球經濟不景氣和整個社會的投機風氣,他們很難沉下心來去做實業;而具有實干精神、全球視野和高度創新的稱職企業家少之又少,許多企業追求短平快的眼前利益,上面向政府報項目伸手要錢,下面把精力放在產品營銷渠道上,在市場上賺快錢,而在產品質量和技術研發上很少下功夫,在光電顯示領域,特別是2012年做LED顯示屏的中小企業大量倒閉,大企業艱難度日就不足為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