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不少人都知道智能電視,但對于智能手表的信息,可能還不甚了解。從目前來看,可穿戴設備主流以智能手表為主,搭配智能眼鏡和智能腕環,形成了龐大的可穿戴智能設備體系。那么,目前是入手智能手表的好時機嗎?
想要擁有一款產品,首先,需要了解這個東西。什么是智能智能手表?官方的解釋是,將手表內置智能化系統、搭載智能手機系統而連接于網絡而實現多功能,能同步手機中的電話、短信、郵件、照片、音樂等應用?雌饋,智能手表確實很酷。
據了解,第一代智能手表,大多都是“犧牲”了設計,注意力大部分都放在功能的實現以及軟件平臺上。大部分智能手表主體采用橡膠材質,兩端設有銀色涂層金屬,防震防水,就算洗手、洗澡、甚至游泳也沒有問題。
發展到了第二代智能手表后,它的外觀和功能逐漸有變化。傳感器被內置進了手表表盤,材質可以開始有所變化,三星Gear 2可以更換表帶,用戶可以買幾種顏色的腕帶替換并做一些擴展使用,如放到兜里、掛在脖子上等,攝像頭位置也得到了改變。不過,并非在任何場合使用都會很舒服,例如在電腦旁伏案工作時就不太方便。
每天充電是必要的,而“每天充電”的問題仍然困擾著智能手表。目前的智能手表,內置的電池存儲電力有限,短的電池壽命顯然是Android Wear系智能手表目前的一個硬傷,因為每天充電顯然是一種負擔,而不是手表設備應有的形式。
三星是首個發布智能手表的廠商。2013年9月初,三星推出了首款智能手表Galaxy Gear,搭載Android系統,正式進軍可穿戴設備領域。該設備與手機藍牙連接后,可實現通話、收發電子郵件、存儲和傳輸數據信息、追蹤或管理個人信息等功能。隨后2月,三星發布了第二款智能手表Gear 2,并搭載了自家的Tizen系統,具有強大的健身功能。
而索尼、Pebble等制造的智能手表主要是作為一種與智能手機進行遠程交互的工具,包括顯示消息、控制音樂等。
目前,以智能手表領銜的可穿戴設備讓全球用戶興奮,但是業內人士卻對可穿戴設備的未來并不看好。受屏幕大小條件所局限,智能手表在1.5英寸的屏幕上很難有更好的信息呈現形式,由于無法像在智能手機上進行輸入文字,語音輸入成為廠商們共同的選擇。除了在操作、文字輸入上存在問題外,智能手表的昂貴的價格也是一個問題。只有在輸入技術成熟后,信息類可穿戴設備才能得到廣泛普及。而現在,或許還不是入手的最佳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