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蘋果旗下的新品除了iphone6備受關注外,其最新推出的可穿戴智能設備Apple Watch在行業內也收獲了不少人氣。其實,早在蘋果公司推出此款產品之前,谷歌智能眼鏡等各種可穿戴智能設備就已很火爆。據統計,僅2014年上半年,全球可穿戴設備出貨量就超過600萬。
以前,穿戴式技術在國際計算機學術界和工業界一直都備受關注,只不過由于造價成本高和技術復雜,很多相關設備僅停留在概念領域。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技術進步和高性能低功耗處理芯片的推出,部分穿戴式智能設備已經從概念化走向商用化,新式穿戴式設備不斷推出,谷歌、蘋果、微軟、索尼、奧林巴斯等諸多科技公司,都開始在這個全新的領域發力。
目前,市場上常見的可穿戴健康設備包括手表、眼鏡、智能手環及帽子等多種形式,還有一些設計得比較像耳環之類的飾品。不過,可穿戴設備的應用還遠遠沒有達到預期,也并未對健康及醫藥、瘦身、教育等領域產生較大影響。從未來看,每個領域相應的可穿戴設備或將逐步進入人們的生活。
2014年有望成為智能穿戴設備真正落地的一年。智能穿戴設備主要滿足用戶娛樂、健康、運動和安全等需求,2013年已經衍生出相當多的產品雛形。例如以智能眼鏡、智能手表、智能戒指為代表的娛樂類產品,以可穿戴心臟檢測儀、可穿戴血糖儀、可穿戴脈搏監測器、環境污染監測口罩等產品為代表的醫療類產品,以運動手環等為代表的運動類產品,以兒童定位手環、老人緊急呼叫產品為代表的安全類產品。而伴隨著智能穿戴設備生態系統的建成以及智能穿戴設備所需元器件的完善,眾多智能穿戴設備有望在2014年迎來爆發性增長。
相關業內人士表示,作為新興產業,可穿戴需要更多地表述和定義為“科技”,而絕不僅僅是“設備”。只有將“可穿戴”定位在宏觀的“科技”層面,才可能走出“設備”的狹隘,從而創造出更高端接地氣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