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第二屆北京劇本推介會開幕式暨網上劇本超市啟動儀式在中華世紀壇舉行。共有3020部作品參加推介會,類型涉及文學、電影、電視、戲劇等。
憑借對數據和流量的準確把握,眾多互聯網企業高調進入影視娛樂業。未來的影視娛樂業必將是融合發展的產業,從這個意義上看,互聯網企業不是“攪局者”而是參與者,互聯網企業的進入將為整個行業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與動力。
曾幾何時,互聯網與影視娛樂業的交集僅有視頻網站“真金白銀”砸下的電視劇和電影網絡播放版權,以及電影票團購。但在剛剛過去的2014年,情況已經發生變化。《心花路放》背后的投資方之一是阿里影業、《智取威虎山》來自優酷土豆旗下的合一影業、樂視影業則拿出了《歸來》和《小時代3》……互聯網巨頭們正在把名字悄無聲息地“印”在了電影票上。網絡文學也不甘心一直扮演僅提供內容的“劇本”角色,《擇天記》才剛在騰訊文學寫了個開頭,相關的動畫和電影拍攝就已有了明確計劃。
“瘋狂”的資本最能體現互聯網行業對影視娛樂業的巨大熱情。2014年3月,阿里巴巴以62.4億港元收購文化中國,文化中國隨后更名阿里影業。7月,愛奇藝宣布成立愛奇藝影業公司,未來一年計劃投資7部國產電影和一部好萊塢電影。8月,優酷土豆集團正式宣布成立合一影業。11月,網絡文學的“當家老大”盛大文學易主,其幕后推手正是騰訊,收購價超過40億元人民幣,其重要的目的之一就是與“騰訊電影+”一起構筑騰訊泛娛樂版圖。至此,幾乎所有互聯網巨頭都已殺入影視制作業。
互聯網企業的“新玩法”
數據和流量,被稱為互聯網切入影視娛樂業的兩把大刀。數據意味著精準。在阿里影業CEO張強看來,互聯網切入影視娛樂業,如果僅僅關注于在電商平臺賣幾張電影票,那就太過時了,“阿里影業希望利用阿里集團在電商和大數據技術方面的優勢,比如說通過大數據知道用戶對于影視劇作品關注什么,對什么衍生產品感興趣,由此來決定影視劇的商業植入和周邊開發。”互聯網的介入會大大擴充傳統電影行業的潛在空間,畢竟在國外影視行業超過40%收入來自衍生產品,而在我國,這一比例不到10%。
流量則意味著營銷創新。憑借在移動端的珍貴入口和對“游戲規則”的熟悉,網站們對自己作品的營銷格外給力。拿2014年的年度神曲《小蘋果》來說,如果看過電影《老男孩之猛龍過江》,就會發現這只是一首普通的插曲,它的“爆紅”其實正是優酷土豆借以提高自己電影話題度的方式。“隔行如隔山”,這些正是傳統電影產業的從業人員們難于操作的“新玩法”。
視頻網站、互聯網金融和電商平臺的涌入,也讓“看電影”這件小事未來將具有越來越鮮明的互聯網基因,掃一掃電影票上的“二維碼”,觀眾可以直接跳轉到在線視頻網站去看一段只對電影觀眾“開放”的獨家訪談或者幕后花絮,又或者會被帶到影片官方開設的網店選購周邊產品。而且,在觀影之前,他們也許已經花了幾百塊錢通過眾籌方式成為了這部電影的“微股東”。
華夏電影發行公司常務副總黃群飛對此不無感慨,“互聯網切入傳統電影行業是大勢所趨,最主要的是電影的主要目標觀眾都是‘數字人’。互聯網進入電影業,有可能顛覆行業的某些環節,甚至會改變電影業的整個生態。”
粉絲經濟的未來
磨鐵圖書CEO沈浩波一直記得,《甄嬛傳》的改編版權只賣了30萬元,但電視劇《甄嬛傳》賣給電視臺,一集的價格就是300萬元。作為影視制作產業的重要內容來源之一,在低價“貢獻”了《甄嬛傳》、《步步驚心》、《失戀33天》等大把的賣座片后,網絡文學行業終于幡然醒悟:“兩手一拍賣版權”的方式,真是虧大了。
在騰訊2014年的計劃里,“泛娛樂”被屢屢提及,在其多次活動中騰訊文學CEO吳文輝都被當做這一戰略的得力干將上臺演講,幾乎每一次他都要講一講“大神”作者貓膩和他的《擇天記》,這部小說不但開創了網文動畫化的先河,更將在2015年投拍大電影甚至在開始連載之前就為此后多種產品的開發設計了統一的標識。
網絡文學對自己定位的重新評估,來自于移動互聯網時代獨特的社交屬性,拿網絡閱讀來說,過去粉絲們分散在微博、百度貼吧、論壇和QQ群中,為了與他們互動,作者也不得不“轉戰南北”,但“超級入口”對用戶的高黏性有可能將粉絲們集合到一個平臺上來。比如作者風凌天下在手機QQ上開設的“風家部落”,在14天內就聚集了10萬粉絲,一些線上活動引發了逾2萬人的參與互動。
可以預見的是,未來的影視娛樂業必將是融合發展的產業,從這個意義上看,互聯網企業不是“攪局者”而是參與者,互聯網企業的進入將為整個行業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與動力。